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一级巡视员、副厅长 翟刚
尊敬的彭渝顾问,同志们、各位企业界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首先在此,我谨代表经济和信息化厅感谢各位长期以来对四川工业经济发展特别是产业技术创新和工业质量品牌工作的关心与支持。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质量工作,将质量发展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印发了《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提高供给质量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全面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是提升供给体系的中心任务”,在今年的中国质量(杭州)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致贺信中提出要“提高质量标准,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四川省委省政府也高度重视质量工作,出台《关于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关于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把技术创新和质量品牌摆在更加突出位置,要求进一步加快推动品质革命和四川品牌创建,大力提升质量发展对经济转型升级贡献。
今天,我们组织召开2021年四川省工业质量标杆经验交流现场会,旨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决策部署,发挥质量标杆示范引领作用,营造“树标杆、学标杆、超标杆”浓厚氛围,全面提升我省工业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加快推动我省制造强省、质量强省建设。刚才,李继郁副会长宣读《关于发布2021年四川省工业质量标杆的通知》,今年全省共有27项典型经验荣获四川省工业质量标杆,稍后四川省社会科学院陈杰副研究员将重点围绕四川“5+1”现代工业体系,详细解读《四川省质量促进条例》和《四川省工业质量标杆认定办法》。内江金鸿、中铁隆昌、四川中烟等10家企业也将分别围绕质量管理、效益提升等方面内容作经验交流发言,分享先进经验和好的做法,各地经济主管部门和企业要切实加强学习借鉴,结合自身实际,持续推进技术创新、质量管理和品牌培育等工作,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近年来,经济和信息化厅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加快推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等相关工作,全省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质量品牌工作成效斐然。“十三五”期间,南充、泸州等4市荣获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示范城市,长虹等7户企业荣获“全国质量标杆”,攀钢等40户企业荣获“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宜宾酒类协会《多粮浓香型白酒生产企业良好行为规范》团体标准获评“百项团体标准应用示范项目”,东坡泡菜等6家单位获得“全国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单位”。 2020年我厅出台了《四川省工业质量标杆认定办法》,今年开展了首批认定工作,引导全省工业企业“提质量、强质量、高质量”,打造一批“质量标杆”企业,为做大做强做优“四川制造”质量品牌提供有力支撑。同时也是我省首次召开的省级质量标杆经验交流活动,具有里程碑的重要意义。
质量和品牌不仅是一个企业经济实力和市场信誉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地区经济实力的象征。当前,我省经济发展处于新的历史起点,支撑经济增长的传统产业优势正在减弱,新的动力、新的优势亟待培育,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要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质量是关键,质量工作也担负着更重要的历史使命。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围绕企业质量品牌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夯实质量技术基础,深化质量提升和品牌培育,同时将质量品牌纳入我省“珠峰行动”和 “贡嘎培优”行动计划,突出勇攀高峰和示范引领,集中力量打造一批四川制造精品和具有竞争力、影响力的国际知名品牌,引导资本、土地、政策等资源向质量效益好的企业集中。
一是强化质量管理,加快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积极推广应用卓越绩效、精益生产等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和可靠性设计、风险分析等质量工程技术,深入开展“质量标杆”活动,挖掘提炼典型经验,评选树立“省级工业质量标杆”,遴选推荐“全国质量标杆”。支持行业协会开展质量管理小组、质量信得过班组等群众性质量提升活动,营造质量管理学习实践环境,提升企业员工质量技能和素质,提高质量改进的成果率和创新性,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鼓励和支持企业提高质量在线检测和产品全生命周期追溯能力,引导企业加强从原料采购到生产销售的全系统流程质量管理。
二是强化品牌培育,加快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组织开展《品牌培育管理体系》行业标准培训宣传,增强企业品牌培育能力。聚焦我省16个重点产业领域,遴选基础好、品牌形象优的企业,加快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品牌企业。结合“万千百亿”工程建设,支持具有明显产业集群特征、较好品牌基础的产业园区(集群集聚区)形成品牌“抱团式”“板块式”发展态势,加快培育一批产业集群区域品牌。
三是强化质量基础,加快提升产业技术保障能力。鼓励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订和修订,形成一批具有四川特色的先进标准。支持优势产业领域健全完善标准体系,提升企业引用标准指导、规范、引领和保障产业发展能力。开展质量对标提升行动,提升企业工艺技术水平,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加快培育发展团体标准,支持鼓励行业协会等社会团体研究制定团体标准,有效满足市场需求,增加标准有效供给。
同志们,新时代赋予新使命,高质量呼唤高标准,工业质量品牌建设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业等多方共同参与努力。各地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夯实质量基础,优化品牌发展环境。相关行业协会、技术服务机构要坚持根植产业、服务企业理念,争当企业质量品牌建设的服务者、推动者。总之,我们要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工业挑大梁 制造业扛大旗”部署,聚焦制造强省建设目标,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努力打造我省工业质量品牌工作新格局,为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