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 荣耀四川

———2021年企业技术创新大会主旨报告
 
各位企业家朋友们:大家好。
   首先,我向本年度获奖的企业和企业家朋友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为四川企业技术创新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家和专家们表示崇高的敬意,也向在座的各位领导和朋友们表达我诚挚的谢意。
   2022年中国正充满自信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中。省企联和四川企业发展促进中心、经济日报社聚焦五年,共谋共商搭建的百强平台,通过技术创新大会,为企业技术创新再一次发新榜,励新志,成新业。为此,我谈一些个人的体会和建议。
 
一、认清当前新时代下我国技术创新发展新形势。
1、我国科技创新政策和实施体系,特别制造业创新体系建设已基本成型。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形成了覆盖全面、门类齐全、工具多元的科技创新政策和实施体系,形成了主体明确、要素聚焦、机制优化等方面的发展路径。特别是国家配套和推行了各种税收鼓励政策,其中,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已成为我国企业减税降费的亮点。2021年,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由75%提高至100%,预计在2020年的基础上再为企业新增减税80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减免税额将超过2000亿元。
2、我省企业的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得到强化,主体作用成效显著。
现阶段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各类科技创新的主体和生力军,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得到不断强化和提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排名第12位,较2020年上升2位,排名自2013年连续9年稳步上升,超过日本、以色列、加拿大等发达经济体。2020年中国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专利申请量同比增长16.1%,稳居世界第一,紧随其后的是美国、日本、韩国和德国。华为公司连续第四年成为最大申请来源,紧随其后的是韩国三星电子、日本三菱电机、韩国LG电子、美国高通。2020年我国各类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18673.8亿元,比上年增长10.4%。
随科技创新战略的实施、科技体制改革和科技创新的投入,我国企业的创新能力、创新成效都逐步显现出来。截至2020年年末,正在运行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有522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有350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636家。据国家税务局数据统计,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7.5万个。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投入占全国企业研发经投入的70%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强度普遍达到了3%,明显高于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平均水平。截至2021年6月底,我国国内拥有有效发明专利的企业达27万家,较上年底增加2.4万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2.6万家,拥有国内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总量的62.3%。工信部推动的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工作,培育了一大批聚焦主业、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专注于细分市场的“小巨人”企业。我国“小巨人”企业数量已达4762家。
3、四川科技型企业孵化、培育和成果转化得到持续发展
我国多年来持续积极建设孵化器、众创空间和加速器,开展科技型企业孵化和培育。截至2020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212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173家,国家备案众创空间2386家。我国围绕落实《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形成了一批切实有效的配套政策措施,加大对科技人员成果转化奖励力度、完善科技成果市场化定价机制、建立成果转化领导决策双免责机制、国有科技型企业股权与分红激励等,带动科技成果转化量质齐升。2020年底,我国发明专利有效量为305.8万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5.8件。2021年1至10月,我国发明专利授权58.3万件,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投资增长13.6%。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以年均15%的速度增长,2020年共签订技术合同55万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28252亿元,比上年增长26.1%。科研人员创新创造热情极大激发,涌现出一大批超亿元的成果转化案例。
二、目前中国企业科技创新方向
1、长期以来,大多数中国企业实用主义至上的方法,对科技创新背后深层次、源头性的基础理论创新投入不够、重视不足。这个不能全怪我们企业,这是历史发展阶段的现实需求,也有历史的局限。从现在的情况来讲,中美贸易摩擦如同当年海湾战争一样,彻底警醒了我们,中国企业正在转向对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核心技术研发,对重大基础装备进行突破,大力开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有望从过去以集成创新、跟随创新为主转变为自主创新为目标的创新策源地。同时,创新前沿领域内的药物研发革命、远程办公与视频会议、非接触式配送、远程医疗、在线教育、5G、AI,机器人技术,IoT以及工业自动化、VR/AR、微移动、自动驾驶等技术得到快速认识,正在成为技术推进和资本关注的重点。
2、创新头部企业注重构建创新生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开放式创新成了最近几年很受欢迎的新模式。目前,开放式创新合作、开放式创新平台及开放式创新社区等模式都在涌现。位于大国创新头部的企业,均有实力也有意愿开放自我,拥抱合作伙伴,并收到良好的成效。据华为官方数据,2020年华为全球新增5000多个注册合作伙伴,累计已与1600多个伙伴联合发布超过2000个解决方案,在AI、云、计算、5G等领域联合技术创新,以华为云、鲲鹏、昇腾为底座进行开发者生态能力建设,已发展超过200万ICT领域开发者。
3、“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创新人才的培养成为社会和企业的重点方向,更多的科研项目向青年科研人才倾斜。在“十四五”首批启动的重点专项中,约80%专项拟设立青年科学家项目。今年5月,科技部在首批启动的重点专项中尝试“揭榜挂帅”,不设申报门槛,对揭榜单位无注册时间要求,对揭榜团队负责人无年龄、学历和职称要求,鼓励有实力的团队毛遂自荐。创新不问出身,英雄不论出处,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论英雄正成为科技界的共识。我们坚持技术创新突出贡献人物评选,坚持为他们写出评语,也是不断挖掘突出贡献人才背后的故事,让全社会知道和了解他们,为他们的突出贡献大大的点个赞!
 
三、四川企业怎么办?
1、本次四川企业技术创新百强分析情况大致如下:
从行业分布来看,85%的100强企业属于四川省五大支柱产业,绝大部分属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电子信息企业占比24%,装备制造企业占比20%,先进材料、食品饮料、能源化工企业分别占比17%、14%、10%。
从企业性质来看,86%的100强企业为民营企业。从2017年首次评选开始,有13家企业连续五年榜上有名,保持了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100强企业2020年研发经费总额达116.42亿元,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3.34%。近六成企业研发经费占比大于5%。
100强企业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的比例由2016年的14.34%提高至2020年的28.59%。过半企业2020年的研发人员占比大于20%,排名第一的企业的研发人员占比达95.76%。
100强企业共拥有有效发明专利4048项,平均每家企业拥有40项有效发明专利;当年受理的发明专利占被受理专利总数的48.03%,排名第一的企业的有效发明专利数达783项。
100强企业中有63家企业获得193项省级以上自然科学、技术发明、科技进步奖,同比增长37.86%,获奖企业主要分布在装备制造(17家)、先进材料(12家)、电子信息(11家)三大行业。100强企业解决就业人数达到18.68万人,同比增长68.5%,体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
企业技术创新发展最具发展潜力20强企业的研发经费总额为22.95亿元,占百强企业的19.71%;共有研发人员3745人,占百强企业的11.45%;技术开发仪器设备原值占百强企业的23.25%;拥有有效发明专利836项,占百强企业的20.65%。
分析企业100强榜单,可以看到,制造业是四川省产业经济发展的压舱石,服务业的强劲发展是四川省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但是,百强分布严重不均衡。成都企业在近五年100强企业评选中一直占据70%左右比重,德阳、绵阳及省内其他地市与成都的悬殊差距还是比较明显。二是新兴产业集聚度不够。三是国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那么我们企业的差距在哪里呢?我建议大家可以考虑在全国有关数据中去找,尤其是你企业所在地区有多少个国家级技术中心?有多少个国家级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多少个省级技术中心?如果没有或很少,这就是差距!这就是我们企业努力的方向,也是我的一点工作体会。
四、四川企业下一步怎么做的建议:
抓机遇走好技术创新之路,铸品牌建设四川企业之魂为更好服务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全局,四川省委高举新时代的伟大旗帜,在四川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四川省委关于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推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加快把四川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先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策源地、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集中承载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战略支撑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发展先行区。这是从2017年四川获批成为国家创新型省份试点,到建设全国优质清洁能源基地和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再次形成了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的新举措。这些都是党和政府对国家和民族高质量发展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后的结果,蕴含了企业发展方向和机遇。我们希望四川企业在这条服务国家战略全局、在这一轮技术革命和进步的大潮中、在四川未来发展的绿色低碳发展之路上,思想跟的上、行动跑的快。希望我们四川的企业家们领悟和先行,给企业可持续发展带来先发优势。充分发挥我们中国人的智力优势,特别是我们四川人的勤劳智慧优点。我在这里给大家举一个实例,大家都知道,前不久咱们四川境内和云南交界的结合部,我国建成了建成白鹤滩这个水电站,拟装机总容量1600万千瓦,2022年完工后,是我国仅次于三峡水电站的第二大水电站。在几十年前,当时的中国最多生产30万千瓦的单个发电机组,于是我国在建设三峡水电站的时候,我国当时就和西门子、通尔斯通等外国公司签定合同时,我们就是全部要引进其中三家公司生产的单机70万千瓦的水电机组,并要求产品的设计图纸全部提供给中方。这几家公司包括他们的所在国,当时根本就没把中国放在眼里,认为产品和图纸交给你中国企业你也没办法吃通、吃透,到后面你中国还是得继续买我的产品和服务。有的同志可能不知道或是不清楚,发电机组的设计制造,难的不是发电机来,最难的是那水轮机,水轮机难在哪?发电机相对来说好生产一点。比如现在的战斗机、大型运输机,他最难的是什么?是发动机,难的不是燃烧室,最复杂、最难的是那个叶片。而我刚才讲了就是那个水轮机,他难在什么地方?难在当时有一个全世界都没有解决的问题,就是在低水位的时候,水轮机组它容易发生振动,高水位基本上不存在共振现象,因为在最高水位的时候,那个水流很平稳,但是在低水位时,尤其是到了比较低的时候,水轮机它要发生震动,这一震动可是个大问题,大家学过物理学的知道,一但发生共振,再强大的建筑物都可能发生垮塌危险,如二战纳碎军队守卫大桥的垮塌,就是齐步走发生共振的结果。再如90年代发生在重庆武隆县的桥梁垮塌事故,也是武警部队战士早上桥上跑步中发生的,据事故发生后的论证和结论,这也是战士们桥上跑步产生共振后导致桥梁垮塌的直接原因。因此,振(震动)尤其是共振,在工程上是绝对要禁止的。特别是特大型水电站的设备如果发生共振,这个水电站就危险了,不用人家来打你,更不用原子弹,有可能你自己就垮了。所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是我们四川人就解决了这个技术难题。怎么解决的呢?我不是内行,我知道的是咱们四川工程技术人员通过水轮机叶片导角角度的不断调整、测试,解决了这个大机组在低水位的振动的世界难题。所以说技术,尤其是专利技术那就是一层纸,捅破了啥也没有,但是人家就不给你捅破,这三大外国公司他们自己也没解决好,所以他们最大就能生产70万-100万千瓦的机组。大型发达机组在低水位的振动这个技术难题解决后,白鹤滩就可以生产和安装我国自主研制的16台世界单机容量最大的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装,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是多么的了不起!
所以要充分信任我们的科技人员的聪明才智,特别是我们四川企业界的科技人要有充分的自信和大胆创新,就一定会创造出更多的科技奇迹。
我们国家正处在一个突飞猛进和百年大变局的新时代,不平衡欠发达仍是我们四川的基本省情,发展不足仍然是四川突出的问题,四川与沿海地区的在思想解放程度上还有很大差距。国家各个重大政策在四川交汇叠加,意味着四川同时也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必须抢抓机遇,机遇可遇不可求。创新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赛跑。在赛道上,要考验企业家的眼光、魄力和耐力,甚至承担投入失败将产生的严重后果的压力,这正是企业和企业家真正的价值所在。企业存在就要有赢利,就必须以信息化、数字化、新模式,整体考虑融合配置内外循环生态系统。外循环要配置好上下游产业链的关系,内循环要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优化配置内部要素,锻长板、补短板,这样才能在新赛道为企业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四川的企业还要以更加主动的姿态适时融入全国、全球创新网络,我省也在若干重点领域形成了不少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技术创新网络和平台。要争取用好这些网络和平台,如川藏铁路国家创新平台等,提升我省企业在全国乃至全球产业地位版图和创新格局,为企业和社会带来无限可能和推动。
这次四川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四川省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四川经济日报社共同发布了第五届四川企业技术创新百强榜单,榜单现在已经是一个具有影响力的引领性品牌。“技术创新 荣耀四川”这个鲜明主题,也是对企业技术创新上全过程的一个很好的引领。用数据分析的方式筛选出企业技术创新百强,为企业技术创新营造了一个非常好的氛围,可以让全社会都来关注企业技术创新的品牌和优秀成果,都来关注这些做出技术创新贡献的企业和人物,都来为他们的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和成绩喝彩鼓掌、摇旗呐喊。也希望各方通过精细化专业化服务,为企业技术创新持续提供准确指针和方向,为企业提供出哪里做的好,哪里还要补缺口等等技术咨询指导和帮助,真正做到有利于四川企业技术创新良性发展。
走好技术创新之路,铸成四川企业品牌是个大课题,需要我们共同在新时代用新思想用不懈的行动来解答和完成,我相信这场马拉松虽然没有终点,但一定是场螺旋式上升国家和民族进步的通道。我非常高兴参加这次发布会,祝愿技术创新发展能力榜单越做越好,成为一道四川靓丽的名片。也祝愿我们四川企业在技术创新的道路上继续不懈努力,走出四川,荣誉四川,走出国门,荣耀中国。
在临近新春佳节之机,借今天这个机会,我向大家拜个早年,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家庭幸福!工作顺利!祝愿在座的企业家朋友们,新年事业发达!
谢谢大家!

年度期刊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