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四川企业100强发布会主旨讲话
四川省企业联合会顾问 彭渝
四川省企业联合会顾问 彭渝
各位代表、各位来宾、朋友:
大家好!首先,我谨代表四川省企业联合会/四川省企业家协会,向参加本次会议的企业代表和各界人士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入围2021四川企业100强、制造业企业100强、服务业企业100强、数字经济榜单的企业表示热烈的祝贺!
发布的2021四川100强等各项榜单,以多个角度反映了我省大企业在2020年发展中取得的成就。2021年四川企业100强入围企业名单较去年有较大变化,一是四川企业100强排序是由企业自愿申报,部分企业因未连续申报数据而未上榜,部分企业为新增上榜;二是经营业绩的变化导致排名的变化;三是除自愿申报企业外,2021年继续纳入上市公司与大企业大集团培育名单企业指标,选取符合要求的企业入榜。2021年企业100强入围门槛为53.56亿元,较去年39.54亿元的入围门槛上升了35.46%。近六年来四川企业100强的入围门槛呈持续上升趋势,2021年比2016年翻了将近2.7倍,充分表明四川百强企业近年来取得了快速的发展。2021年100强企业总体规模较去年有较大增长,总共实现营收27923.7亿元,同比增长17.43%,营收超千亿的企业今年仍然是四家,分别是新希望集团、蜀道集团、长虹集团、五粮液集团。500亿以上企业16家,较2020年增加2家,总营业收入达14384亿元,占100强企业营业收入总额的51.51%,超过一半。53家企业营业收入在100-500亿元,31家企业营业收入在50-100亿元之间。从实现利润额的分布来看,利润在100亿元以上的企业2家;超过10亿元的企业达到33家;亏损企业7家,相较2020年增加2家。2021年四川企业100强的利润明显增加。
2021四川企业100强中,国有企业75家,指标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营业收入、利润、资产、纳税、从业人数指标分别占100强的69.48%、78.08%、85.99%、82.34%、55.00%,在企业规模指标上占主要地位,资产总额与纳税总额占比体现了显著的“重资产”特征与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担当,展现新时代国企的力量和风采,发挥了四川经济中流砥柱的作用。民营企业和其它所有制企业25家,较去年所有减少,在企业规模上与国有企业有较大的差距。从人均指标来看,不同所有制也有较大差别,国有企业仍然占据了绝对的优势。与前几年不同,国有企业的人均指标得到大幅提升,经营效益越来越好。
从经营效率指标来看,资产利润率与资产周转率其它所有制企业都较国有企业更高,特别是资产周转率民营企业表现较好,收入利润率国有企业有一定优势,但资产负债率国有企业超过80%,有较高的经营风险。
在2021年四川企业100强中,按地区入围企业数最多的是成都(70家),较去年减少一家,较前年减少5家,继续呈下降趋势,但其营业收入、利润、资产、纳税总额、从业人数等指标依然在100强中占据绝对优势,体现着全省经济增长极的作用。成都作为西部经济中心,有很强的集聚效应,随着不断进入发展新阶段、积极发展新产业,吸引了各行各业企业落户成都。同时,省内各市州也不忘积极发展本地企业,不少地区的龙头企业开始跻身百强。
从企业经营效率上看,平均收入利润率排名前三的是攀枝花、泸州、眉山,资产利润率排名前三的是攀枝花、宜宾、成都,可见在企业经营效率上不同市州也展现了较强的实力。
2021年四川企业综合14家、制造业15家、服务业8家企业入围中国500强,数量较往年变化不大,入围名次和数据指标都有较大提升,在西部各省市中名列前茅,继续保持着西部企业与经济的龙头地位。新希望集团首次入围了世界500强。在过去的一年里,以100强企业为代表的我省大企业,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攻坚克难,主动探索,经济效益持续改善,在做强做优做大方面取得了新的成绩,加速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这里只简要对综合百强的情况做个介绍,更多的榜单情况与排序分析(包括制造业和服务业)大家可以参考《2021四川企业发展报告》。虽然从部分数据上看,我省大企业在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绩斐然,但与国内、国际一流企业与先进水平相比,差距明显存在。四川企业入围中国500强的企业虽然近几年有所增加,但2021年仍仅只有14家,营收总额只占500强的1.29%,资产总额仅占0.67%,仅有一家企业入围世界500强。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十四五”规划纲要系统部署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方针和举措,明确指出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今年我们把高峰论坛的主题确定为“新征程 新使命 新作为:全力推进大企业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引导我省大企业立足新发展阶段的要求,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进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更加奋发有为,不断提升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推动我省经济长期持续向好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借此机会,我谈些看法和意见,供大家参考。
1、把握发展大势,强化担当作为
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和条件仍然复杂多变。总体上看,新冠疫情影响深远,中美大国博弈加剧,逆全球化思潮盛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经济形势复杂严峻,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有增无减,国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旧突出。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制度优势显著,社会大局稳定,市场空间广阔,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正在稳步消化,企业持续发展具有多的优势和条件。准确把握发展大势,就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以长远眼光和战略思维引领企业发展;从根本宗旨、问题导向和忧患意识出发,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抓紧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大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中流砥柱,要勇于担当作为,积极作为,投身于新发展格局建设。企业是承担与落实国家经济发展任务的关键主体,尤其是大企业,更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在加快建设发展新格局的具体工作中,大企业要责无旁贷地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要充当新发展格局建设的主力军与先锋队,大企业负责人应充分弘扬企业家精神,坚持党的领导,落实党和国家的战略部署,以服务于构建新发展格局为基本遵循,来谋划企业发展的具体工作。
2、落实创新驱动 ,攻克核心关键技术
创新是驱动大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持续推动企业技术进步的最佳路径。目前,我国大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先进跨国公司之间的差距大大缩小,技术追赶带给先进跨国公司的压力明显增大。近年来,不少欧美国家及其企业已经在压制中国企业技术进步上达成了共识,纷纷对中国加强了技术出口管制,实施技术压制政策,“卡脖子”问题尤为突出。与此同时,国内发展环境的变化以及政策的调整,也倒逼大企业必须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大企业应在外部压力与政策推力的共同作用下,将创新驱动战略落到实处,要根据全球科技发展方向、产业技术进步路线和企业自身积累、产业发展选择,制定技术创新战略,落实技术创新部署。要主动围绕产业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实加大创新投入力度,实施重大技术攻关工程,尽快取得重大突破,夺取更多重大创新成果,真正走上创新驱动发展的道路。但要真正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增强企业技术自主自立能力,还需要在更多方面进行改革。一是需要更加完善的技术创新环境,以形成鼓励创新、推动创新的良好氛围;二是要在企业内部深化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包括优化创新激励机制、完善创新投入管理、积极开展创新合作、畅通创新成果商业化应用渠道等。
3、加快数字技术应用,推进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
数字技术正在越来越广泛而深远地影响着企业的发展。虽然出现的时间不长,但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进展迅速。从广度看,各类企业都在积极接入数字技术。从深度看,数字技术可以与企业的各个方面进行深度融合,推动企业进行生产方式、商业模式、管理范式、产品与服务形式的创新与转变,进而促进企业产出增加和效率提升。“十四五”规划纲提出要“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营造良好数字生态”,未来将会有更多企业完成与数字技术的融合,实现数字化转型。而且随着产业链上越来越多企业推进数字化转型,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将成为可能,产业链组织形式将发生重大改变,全产业链运转效率将显著提升。
大企业要成为数字技术应用的典范。与中小微企业相比,大企业更具备应用数字技术的条件、能力与空间,应当在数字技术应用上走得更早、更快,做得更多、更好。首先,大企业要积极响应、落实“数字中国”建设部署,加快推进数字技术与企业各项业务与管理的深度融合,借力数字技术改造生产流程、优化运营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加快技术突破、提升服务品质。其次,大企业要勇担责任,为广大中小微企业应用数字技术创造条件。大企业要瞄准当前数字技术应用的关键难点与痛点,大力进行技术攻关;要积极配合推进5G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数字技术应用基础平台。最后,大企业应当主动走在探索数字技术应用场景、应用模式和积累数字技术应用组织与管理经验的前列,为广大中小微企业树立数字技术应用学习与借鉴的典范。
4、坚持稳健经营、和谐发展,护航企业持续稳健发展
大企业要将稳健与和谐作为企业发展的主基调。我国经济已经从追求高速增长转向追求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大企业的发展,同样也从追求速度转向关注质量。一方面,企业发展需要追求更高的盈利回报与更好的财务表现,要关注持续稳健经营,实现长期赢利的最大化;另一方面,企业发展要更加关注与人和环境的关系,要实现企业与人、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这也是新发展理念对企业发展提出的根本要求之一,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的的要义所在。企业家要胸怀大志着眼于基业长青,发力于长期持续稳健发展。稳健与和谐,是新时代企业发展的主基调。一切企业发展策略的选择与行为的实施,都应以是否有助于持续稳健经营为出发点,以是否可以实现与人和环境和谐发展为出发点。大企业要以做好风险防控为前提来谋划发展,以企业韧性护航持续发展。无论是对国民生产总值,还是对财政收入与就业,大企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企业应当树立发展新目标,确定发展新基调,追求发展的稳健、和谐与可持续。作为企业家,要具有战略远见能力,要有将企业持续做强做优做久的意识,要围绕长远发展来确定企业发展目标、制定企业发展规划。要建立完善企业风控体系,做好风险研判和预警,提前制定风险应对预案。要扎实做好各方面工作,适当储备应急冗余资源,提升企业风险韧性;同时要加强企业韧性管理,以强大韧性夯实企业持续稳健发展的基础。
同志们,朋友们:
“十四五”时期,我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我国企业正处于加快实现由大到强,迈向世界一流的关键时期。新征程赋予新使命,新使命呼唤新作为,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奋发有为,就一定能够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新的更大贡献!谢谢大家!
(部分资料来源于中国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编纂的《中国500强企业发展报告(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