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点评 坚实文化铸魂赋能 百亿气区使命担当

四川省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理事长、专家团队成员张杰伟
各位代表、各位嘉宾、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
按照惯例,到了专家点评这个环节现场会就进入尾声了。我们参观了采气作业区中心站现场、观看了“坚实之道”文化专题片,听取了气矿党委书记、副矿长蒋斌企业文化建设情况的汇报。中企联领导、省经信厅、国资委、省委讲师团领导、气矿领导、省企联彭会长等领导作了重要的讲话。我们共同见证了省企业文化最佳实践企业授牌仪式。专家点评实际上是一个学习过程、交流过程。我代表专家团队,讲两个如何:第一,如何把握川西北气矿坚实文化的历史底蕴、丰富内涵和时代精神?第二,如何学习借鉴川西北气矿在坚实文化的建设培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行之有效的做法和宝贵经验?且行且思,回答川西北气矿坚实文化从何而来,又将引领气矿走向何方,思考气矿的最佳实践有哪些共性的做法让我们企业文化工作者学习和借鉴。
一、如何把握川西北气矿坚实文化的历史底蕴、丰富内涵时代精神
众所周知,石油天然气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国家重要战略物资,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特殊商品。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脑海里,新中国石油工业是工业战线的一面旗帜,铁人王进喜的形象,“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我为祖国献石油”的豪迈情怀,形成了独具特色、有社会影响力的石油文化,构成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司徽“宝石花”遍布中华大地,是中石油的社会形象,是国企公信力、是消费者的首选;浅蓝色的司旗飘扬海外,是中石油国际化市场拓展的见证;川西北气矿“龙门山前党旗红”的党建品牌,长征精神、军队文化的赓续,是石油人永远跟党走的庄严承诺和时代主旋律。
追根溯源,专家们认为,川西北气矿坚实文化的活水源头有三个:一是红色基因,二是行业传统,三是长期实践首先是红色基因1953年首批石油师人转业后,转战南北,江油地区成为资源勘查第一站,带来人民军队敢打硬仗、打胜仗的硬朗气质,还有红四方面军创建红色苏区薪火相传、百年相继,这是坚实文化的红色血脉;其次是行业传统,石油人为国争气的担当,“人拉肩扛背钻机”的实干,“缺油缺气不缺精神”的信念,大会战的洗礼,注入了坚实文化的内核;三是长期实践,上世纪70年代初,川西北气矿在极其艰苦条件下,打成中国首口7000米超深井,新时期突破“深层气虎”高技术,擒获中坝地区首个大中型气田。昨天老矿长的回忆和讲述,重现了当年的艰苦岁月。在长期的实践中,气矿人坚定了杜矿长在文化手册中题写的“创新驱动发展、实干成就未来”的文化自信,升华形成了“坚韧执着,实干担当”的文化自觉和文化品牌。
专家们认为,川西北气矿坚实文化的内涵特征,是石油人“艰苦奋斗、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的优良传统,是面对困难“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奋斗精神和使命情怀。“坚韧执着、实干担当”具有丰富的内涵:“坚”是意志,“实”是行动;“坚”是信念,“实”是作风;“坚”是韧性,“实”是作为;“坚”是执着,“实”是奉献;“坚”是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实”是地势坤、君子厚德载物。“坚实”是知行合一、是攻坚克难,“坚实”是久久为功、是锲而不舍,“坚实”是“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声”“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石油作风在川西北气矿的生动实践。
专家评价,坚实文化的时代特征,是小平同志讲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铁人王进喜也讲过这样的话的优良传统;是习总书记“撸起袖子加油干”“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时代精神;是“中央有号令,集团有部署,公司有安排,气矿有行动”的执行力;是领导班子躬身入局、行而不辍,“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责任担当。
二、如何学习借鉴川西北气矿在坚实文化的建设培育、实践过程中创造行之有效的做法宝贵经验
首先看做法——
在坚实文化的建设中,气矿始终把坚持党的领导贯穿文化建设全过程,从石油精神中汲取养分,将文化建设作为强基固本、立根铸魂、培育核心竞争力的战略工程。在价值导向上坚持党建引领,提高政治站位,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在推动发展中聚焦主业主责,文化融入战略、植入管理,汇聚奋进合力。始终坚持培育共同价值,深挖文化资源、构筑文化载体、滋养人文情怀、打造品牌形象;始终坚持领导垂范、全员参与,典型引路、标杆示范,各类先进人物不断涌现,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文化人,不断增强员工的使命感、归属感、责任感。内容丰富、实践生动,这些做法和实践经验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和学习借鉴价值。
其次,看方法——
气矿文化建设的方法论,可以概括为“问道”“悟道”“修道”,具体讲追根溯源是“问道”、内涵提炼是“悟道”、创新实践是“修道”,整个过程传承有序、轨迹清晰;在具体做法上“布局”“布点”“布道”,总体谋划是“布局”、典型引路是“布点”、传播正能量是“布道”。
第三,看特色——
在参观学习的过程中,气矿文化建设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色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工业文明。工业文明的典型特征是时间与秩序,恩格斯在100多年前讲过的“进门者请放弃一切自治。”在现场学习过程中,无论是接待、参观、讲解,气矿人严谨的科学态度、严格的规章制度、严密的工作流程、严肃的工作纪律、规范化的现场管理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安全生产、质量意识、文明作业、契约精神处处可见。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气矿员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一丝不苟的行为规范,“爱岗、知岗、讲岗”的敬业态度,是一代又一代石油人半个多世纪积淀、磨砺、传承形成的文化根脉,弥足珍贵。
会战文化。川西北是新中国石油在上世纪50、60年代两次大会战和东查西找的起点,在艰难的求索中形成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会战文化。石油会战文化,是石油人服从国家总体利益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大局观;是石油人“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价值取向;是石油人“哪里有石油,哪里就是家”的行业要求;是石油人大力协同、集智攻坚,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方法论。川西北气矿赓续会战文脉,今天在苍溪净化二厂的建设中,气矿组织各路精兵强将投入主战场,党员干部、技术人员主动申请投入会战,“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集中体现了队伍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这是会战文化的延绵不断薪火相传。
绿色发展。红色火焰,绿色发展。川西北气矿遵循中国石油“绿色发展,奉献能源”的价值追求,自觉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构建绿色清洁能源体系,实施“海陆并举,绿色低碳”两大战略,走绿色发展之路。今天的江油生态优美,苍山溪水郁郁葱葱。气矿在钻井工程、净化工厂、采输气场站建设中,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加大历史文化发掘保护,合理规划厂区井区道路交通,改善基础设施,惠及地方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双赢,彰显着西南油气田“合和共生、气美家国”的家国情怀。
企业公民。川西北气矿始终将勘探开发、生产经营置于党和国家发展的大背景下去思考去谋划去推动,自觉地肩负起国有企业的三大责任。气矿依托苍溪净化二厂主体和周边文化资源精心打造的“征气驿道”,古道幽幽、红色薪火、青春无悔、石油之光,是西南油气田公司首个企地文化融合共建项目,将石油文化焕发出新的时代价值,构建了企地文化双向交流平台和显性化载体;气矿关爱一线员工,完善文化阵地,建设倒班公寓和食堂标准化,让职工切实感受到组织和集体的温暖;在社区“大综治”体系建设中,气矿主动与属地党委政府有效沟通,构建良好的公共关系,全方位共建、共行、共享、共融,做好“小社区”里的“大民生”,党员活动中心、文化活动中心,共同举办道德讲堂、老年大学等,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员工。员工安居乐业,筑起了社会治理的幸福高线和社区管理的安全底线,赢得了广泛是社会赞誉。
文化谱系。川西北气矿是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下属的二级企业,在石油文化、西南油气田文化旗帜下,提炼形成的“坚实文化”,是“苦干实干”“三老四严”石油精神的传承和延展,是“合和共生、气美家国”西南油气田文化的实践和落地,既有行业文化、集团文化的共性,又反映川西北气矿文化的个性和特质,丰富了川油文化价值内涵。“坚实文化”与兄弟单位创立的“自信文化”“输气文化”“净气文化”“责任文化”“攻坚文化”等共同构成了川油文化品牌的谱系,为社会了解我国石油天然气工业、了解西南油气田的发展变化敞开了一扇文化之门。
上述五个特色非常鲜明,工业文明是基石、会战文化是传统、绿色发展是方向、企业公民是担当、文化谱系是发展。蒋书记在报告中提到的“+文化”和“文化+”,前者是文化内涵的提升,后者是文化外延的拓展,为我们丰富企业文化实践,对表看齐,落地见效,提供了新的路径和方法。
各位代表、各位嘉宾、同志们:
在最新的《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例(试行)》中,企业文化建设提升到了党的政治建设的高度。“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企业文化建设,传承弘扬国有企业优良传统和作风,培育家国情怀,增强应对挑战的斗志,提升产业兴国、实业报国的精气神。” 川西北气矿坚实文化与行业文化高度吻合,与党中央对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的最新要求完全一致。坚实文化“内化于心、固化与制、外化于行、融化于情、显化于物”,从三化发展到五化的最佳实践,厚积薄发、实至名归,是我们学习的标杆。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化,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大国博弈日趋激烈。有两个关乎国运的“饭碗”必须牢牢端在自己手里,一个是粮食,一个是能源。心系“国之大者”,在西南油气田从“后备战场”转入“主力战场”的战略定位中,川西北气矿是最具成长性、挑战性的地区之一。“龙门山前党旗红”,服务于国家战略、服务于行业发展、服务于地方经济、服务于人民需求,用优秀文化锻造石油铁军,内强企业素质,外塑企业形象,以坚实文化赋能“双百亿”气区建设,增强企业凝聚力、提高企业竞争力,引领气区高质量发展。“守正创新、行稳致远这是新时代的文化自信,这是新时代的文化自觉,这是新时代的使命担当。
谢谢大家!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年度期刊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