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刋总编辑梁勤
最新《财富》世界500强公布,中国共有145家(其中台湾9家)公司上榜,美国124家公司上榜。到今年中国已经连续三年位居世界第一位,其中营收占500强总营收31%,首次超过美国。从1995年公布世界500强榜单至今27年了,中国由3家到145家,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与此同时,中国企业在世界500强中的资产地位也得到了攀升,2022年《财富》世界500强的平均营收达到755.5亿美元,总资产3200亿美元,净资产419.6亿美元。进入排行榜的136家中国大陆(包括香港)企业的平均营业收入达到809.8亿美元,总资产3580亿美元,净资产431.8亿美元,均超过世界500强的平均水平。
回顾中国企业在世界500强阵营中的历程,依靠的是政策导向、机会导向、客户导向,显示出灵活应变,快速响应,规模扩张的特征。在这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乌卡”时代,企业面临黑天鹅事件突发,灰犀牛事件频发,大白鲨事件不断的生态巨变,我们更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陶醉于数量第一,规模第一,扩张第一。
500强榜单看从中国企业高质量发展,我们必须认清差距,看清未来的大方向、定位及努力路径:
从发展质量的主要标志——利润及关联指标看,中国企业差距非常明显。中国145家上榜公司平均利润约41亿美元,虽然与自身相比有所提升,然而世界500强平均利润为62亿美元。美国124家企业平均利润高达100.5亿美元。中国大陆上榜企业平均销售收益率为5.1%,总资产收益率为1.15%,净资产收益率则为9.5%。三个指标都落后于世界500强平均水平。与美国公司相比,上榜124家美国公司的三个指标分别为11%、3.21%和21.9%,中国企业经营质量差距明显,且差距还在扩大,2012年利润均值差距为1.5倍,2020年为1.9倍,2022年为2.4倍。
从产业结构看,均衡性、合理性、持续性存在较大风险。在中国上榜公司利润率排前十的公司中,除了腾讯、台积电和华为外,全部是商业银行。而进入榜单的中国银行共有10家,这10家银行利润占全部上榜中国大陆企业利润总额的41.7%。相当高的银行利润必然挤压非金融企业的利润,直接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与竞争力产生消极影响。2021年中国大陆上榜的非银行企业126家平均利润只有26亿美元。而117家美国非银行企业平均利润近92亿美元,相比去年差距增大,超过中国大陆非银行企业的3.5倍。另外,美国消费类企业有19家,中国只有3家,而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光顾商超中的饮料、食品、文娱、个人护理、服装等常见的消费品公司中,没有世界级的中国品牌的身影,这对于以内循环为主的“双循环”战略是极为不利的。因此,中国企业高质量发展还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挑战与优化。
从拥有核心技术的高新企业领域看,我们还存在代差。仅以全球最为激烈的信息和通信技术产业企业为例,美国有19家上榜企业,平均营收1,262亿美元,平均利润达237亿美元。中国有12家企业上榜,平均营收787亿美元,平均利润77亿美元。美国公司平均利润是中国公司的3倍。因此,当中国企业巩固了世界500强数量上的领先地位之后,特别需要看清我国企业在自主创新上的差距、弱项与短板,从而转换思路与赛道,更加关注打造“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而不是片面追求企业规模。特别是在当下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挑战、困境与不确定性、颠覆性,更需要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发扬“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聚焦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努力营造新一轮改革开放政策引领下的企业家创新干事业的良好环境,支持引导行业领军企业和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企业持续深化改革、强化创新,勇于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