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引领智慧矿山高质量发展

攀钢集团矿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攀钢矿业)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中期的三线建设。1973年5月原冶金工业部成立攀枝花冶金矿山公司,1993年6月并入攀钢(集团)公司,1994年更名为攀钢集团矿业公司,2008年4月改制为攀钢集团矿业有限公司。2022年9月底在岗职工5403人。
 
攀钢矿业拥有钒钛磁铁矿、白云石矿等矿山。截至2021年末,境界内可采资源量约4.81亿吨,其中:攀枝花矿区1.63亿吨(露天1.13亿吨,地下0.50 亿吨),白马矿区3.18亿吨。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已形成年产钒钛磁铁精矿1300万吨,(品位54%~57%),钛精矿140万吨(品位≥47%),冶金辅料矿90万吨的实际生产能力。铁精矿产量位居全国第二,钛精矿产量持续保持全国第一。
 
攀钢矿业作为攀钢高炉冶炼的主要原料供应基地,戮力打造国内最具竞争力、控制力的钒钛磁铁矿生产及经营企业。先后荣获首届全国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先进矿山企业、第七届全国冶金矿山“十佳厂矿”、钒钛磁铁矿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全国冶金绿化先进单位、四川省名牌产品称号——攀枝花牌钛精矿、四川省创先争优活动先进基层党组织等500余项荣誉称号。
 
 
攀钢矿业坚持以“艰苦奋斗,勇攀高峰”的攀钢精神为指引,积极倡导“采集天厚之宝,磨选矿业精英”矿业文化理念,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2021年着力通过攀枝花原点博物馆暨“攀钢矿业展厅”建设,抓实文化阵地建设,抓牢文化传承发展,抓好文艺传播,不断增强广大职工的文化自信和企业认可感,文化引领智慧矿山建设,文化浸润已成为攀钢矿业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力量,为攀西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强劲支撑。
 
 
攀钢矿业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92.76亿元,同比增幅59%;利润33.33亿元,同比增幅320%,均创历史最好水平,为攀枝花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为提高资源保障能力,支撑矿山可持续发展,十四五期间,攀钢矿业将通过扩大攀枝花矿区采矿权范围,新增资源量25亿吨,最终形成钒钛磁铁精矿2500万吨/年、钛精矿360万吨/年的生产能力。
 
 
(四川企联胡雪峰、刘建平,攀钢矿业周雪梅)

年度期刊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