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会长邹广严在四川省第九届企业文化年会上作主旨报告

坚定文化自信,弘扬工匠精神,建设创新型企业文化
——在四川省第九届企业文化年会上作主旨报告
四川省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会长  邹广严

各位企业界的朋友、学术界的朋友、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首先我祝福这次会议的召开!

    企业文化年会是我省企业文化理论界与企业界的年度盛会,是四川省企业联合会、四川省企业家协会具有相当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活动,也是我省企业文化建设与研究工作者进行交流、总结与分享的重要平台。在此,我首先代表四川省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向出席会议的各位来宾和企业、企业家代表,表示热烈地欢迎,向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取得突出成绩的企业和企业家以及企业文化工作者,表示诚挚的问候和衷心的祝贺。

    大家知道,企业文化的是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东西。四川省企业文化年会自2002年举办以来,在政府相关部门、各理事单位及广大企业、企业家、企业文化工作者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下,目前已成功举办八届,为促进我省企业文化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受到了政府、企业界、学术界等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充分肯定,为推进我省企业文化建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本届年会以“坚定文化自信、弘扬工匠精神”为主题,旨在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自主创新战略,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工匠精神”,提升中国制造业整体水平和形象。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强力迈进,我们回过头来补上“工匠精神”这一课,就是找到了这一时期企业文化建设的新特点、新趋势,为此,我们今天聚集在一起,共同研讨企业日常管理中如何恪守文化本源、培养员工文化自觉,推动企业用先进文化更好地引领发展、凝聚力量、树立形象、塑造品牌,提升核心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座的各位都是企业文化建设领域的专家和实践者,借此机会我谈几点个人的认识和看法,供大家参考。

一、共同努力推动我省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取得全国企业文化建设领先地位。
    企业文化的事,如果从1984年开始算起,有30多年历史。在这三十多年里,企业文化的发展,应该说是很快的,特别是我们四川省涌现了一批企业文化搞得好的企业,还有一些搞得好的科研和一些学术著作,应该说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四川是走在全国的前列。那么为了更好地把企业文化搞好,总得有一个单位来评,以前是政府出面,现在是我们企业联合会在政府的领导下,具体承担了这个事,刚才国资委、人社厅、经信委的发言就是代表政府来领导的。我们企业联合会扶持、表彰、鼓励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既表扬了国企、又表扬了民企,还表扬突出贡献的个人,所以我觉得这个事是非常必要的。这是我们在新常态下,政府、社会团体和企业在推动企业文化建设上的一种新的模式。

    四川省企业联合会要和全省的广大企业,包括大中小企业,特别是国有骨干企业一道,在政府领导下把企业文化建设活动长期地坚持下去,努力取得在全国的领先地位。

二、无论什么时候,企业都必须坚持做好企业文化建设。
    1992年,美国学者约瑟夫•奈就提出了一个硬实力和软实力的概念。企业的管理都有个硬的、有形的力量,还有个软的、无形的力量,这是企业的管理的两种形式,有序管理、无序管理,或者说是有形的力量、无形的力量,或者是刚性管理、柔性管理。自古以来,我们中国人讲究的是唯物辩证、有张有弛,成为了我们治国之道、治厂之道,都是这个道理。也就是说要管好、要办好一个企业,我们需要这个无序的、无形的、柔性的东西,就是企业文化。
任正非说,“外国人是从0做到1,我是从1做到0”,因为第一个发明的不是我们华为。说到美国人是创新,说到德国人是工匠精神,讲到它们的产品,经久耐用!我们中国也有传统的企业文化,清朝出了个红顶商人叫胡雪岩,他在杭州办了个“胡庆余堂”药店,童叟无欺,这就是文化;而今,奶粉里面加三聚氰胺就是破坏了童叟无欺的文化。我不赞成什么“大国工匠”这种说法,工匠与大国没有关系,我看大国恰恰没有工匠。比如说瑞士,一个小国家,它制作一把刀子,就是我们说的“精雕细刻”,还有瑞士机械手表,全世界最好,那就是“工匠精神”的体现。在青岛德国人监督下修建的下水道100年后还是畅通无阻,都是中国人修的,为什么效果不一样呢?

    我们老祖宗有一个文化叫“精雕细刻”,就是现在大家说的“工匠文化”。外国企业有外国的企业文化,中国的企业有中国的企业文化,只是我们没有坚持,没有把它传承下来。大家知道,任何工作要长期坚持下去就很困难,搞一年两年可以,我们解放以来,中国人有一个特点就是搞运动,搞什么都是浩浩荡荡,搞一阵,搞完了就没了,这样不行!今天这个活动开展得很好,必须继续搞下去。

三、要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弘扬工匠精神。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

    坚定文化自信,就要充分认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意义。毛主席曾经说过,“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共产党人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充分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文明成果,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是我国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坚定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引领,也是建设优秀企业文化、全面提升企业软实力的最重要的精神支撑。坚定文化自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关键时期,用来统一思想意识,引领经济体制变革,降低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调整中的波动,具有凝魂聚气、强基固本作用。同时,我们企业文化工作者也用它引领企业发展战略,统一全体干部职工的思想和意志,提升全员素质和道德水平,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凝聚我们的战斗力量,激发我们的工作热情,保障我们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地发展。

四、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需要政府加强搭台引导、企业加大投资。
    提起“工匠精神”,大家首先会想到誉满天下、畅销世界的瑞士手表、凯迪拉克、奔驰、宝马汽车都是精心打磨、专心雕琢,可谓“用心制造”,这就是工匠精神的思维和理念。其实,回顾中华民族历史,能工巧匠层出不穷,,从鲁班到庖丁,从墨子到张衡,他们凭着精湛技艺建造了不朽丰碑。只是我们近三十年经济高速发展,社会上出现了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思想倾向。近年来,政府启动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引导企业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有效遏制了部分企业急功近利思潮。

    企业是技能型人才长期工作和生活的主要场所,需要加大投资不断健全和完善培养工匠精神的激励机制;企业联合会、行业协会也要主动帮助、送智慧、送服务到企业;舆论媒体要积极参与大力宣传,营造培育“弘扬工匠精神”的政治和文化氛围,共同为弘扬“工匠精神”创造条件。

    对于企业而言,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一是要培育员工的耐心、专心、恒心,摒弃浮躁、抵制诱惑;二是培养员工树立科学、严谨的作风,“天下大事必做于细”,要注重细节,一丝不苟,追求完美和极致,不忘初心、不投机取巧;三是树立员工爱岗敬业精神,提高专业技能,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不遗余力,打造卓越品质。这些东西本身就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的精华和思想智慧的结晶。这就是我们四川省第九届企业文化年会为什么选择“坚定文化自信,弘扬工匠精神”作为会议主题的原因。

五、弘扬工匠精神,需要创新企业文化。
    工匠精神的核心在于企业要不断追求科技创新、技术进步。如果说企业是国家的经济命脉所在,那么一个以科技创新、技术进步为主体的企业,就是民族振兴的动力源泉,是国家财富增加的源泉所在。

    工匠作为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杰出代表,决不能满足于墨守成规。工匠精神不仅体现了对产品精心打造、精工制作的理念和追求,更是要不断吸收最前沿的技术,创造出新成果。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掌握更多的核心技术技能,拥有“独门绝活”,成为行家理手、时代先锋。所以,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需要创新企业文化。可喜的是,创新驱动发展成为了国家战略,成了新时代的主旋律,为弘扬工匠精神铺好了路。

    同志们,朋友们,企业文化年会在推进我省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希望广大企业和企业家以及企业文化工作者坚持文化自信,弘扬工匠精神,发扬创新精神,和企业家精神,敢于拼搏,勇于开拓,为实现“四个全面”宏伟战略目标、“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录音整理  四川企联  胡雪峰 刘建平)  

年度期刊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