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企业要有一流基层
--在2017四川省企业基层组织建设经验交流会上的主旨讲话
四川省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会长 邹广严
(2017年9月22日)
四川省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会长 邹广严
(2017年9月22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
今天,四川省企业联合会、四川省企业家联合会在此宣传表彰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七一九工厂发动机一部主任李剑平为代表的十佳基层管理者和以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车间主任王震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七一九工厂生产一线线长何开良为代表的158位优秀基层管理者,展示基层管理者风采,搭建经验交流平台,总结、研讨我省企业基层组织管理的经验和方法。这体现了我们对企业基层管理的重视,以及对基层管理者的尊重,相信势必会推动我省企业经营管理再上新台阶,在全国喜迎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的历史时刻,有着重要意义。借此机会,我想与大家交流几点观点和意见。
一、一流企业要有一流基层
什么是“基层”?不同的领域的定义不同:对于党政组织来说,县级以下党政机关是基层;对于企业来讲,基层往往指的是车间、班组。“基层”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一些扁平化管理的企业在管理结构上采用“二分法”,直接分为上层和基层,而科层化管理的企业则往往采用“三分法”,分为上层、中层和基层。今天会议讲的“基层”,其实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泛指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一线组织,包括狭义意义上的“基层”和“中层”。
对于任何一个组织来讲,基层的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简要地说,基层有如下的作用:
首先,基层是生存发展的柱石。世界上绝大多数组织都是金字塔型的,仅从体量上来说,基层往往是上层的数十倍甚至数百、数千倍,起到坚强的支撑作用。基层是否稳固,是否充满活力,直接决定了这个组织能否长治久安。在政治上,“郡县治则天下安”,在企业里,基层强则企业强。民间谚语说:“万丈高楼从地起”,“基层不牢,地动山摇”,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如果说上层管理是企业的魂,那么基层管理就是企业的根,只有根深才能叶茂,根深叶茂,方能基业长青。企业的战略要靠基层去贯彻,任务要靠基层去执行,目标要靠基层去实现。目标管理、成本管理、安全管理、风险管理、形象管理……没有哪一项能离开基层。基层就好像是柱石,支撑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再次,基层是创新创造的前沿。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居于首位,可见创新的重要性。一般来讲,创新是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的,而基层恰恰是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前线,基层人员最具有“首创精神”,很多办法都是基层干部群众想出来的,很多改革创新都是从基层开始的。所以,基层是充满创新潜能和创新活力的高地。我们欣喜地看到,四川企业的基层已经迸发强劲的创新力。比如:
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长庆钻井总公司第四工程项目部经理王学枫针对作业区块钻井速度慢,钻头适应性差、电测遇阻问题,带领团队技术创新,相比上年缩短了钻井、建井周期,机械钻速提高10.57%,钻机月速度提高了9.2%;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王震宏同志倡导在车间内部技术班组成立科研团队,将科研任务与成果作为车间技术人员考核的重要指标。在他的带领下,车间结合生产实际,年承担各类科研课题与任务多达30余项,取得丰硕科研成果;
四川五丰黎红食品有限公司研发经理幸勇先后设计开发10余个新品,做到了投料比、出油率的优化,设计的核桃综合加工工艺成为四川省重大产业技术创新专项,为企业赢得了市场,抢占了先机。
可见:基层可以是发挥创新驱动引领,实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高地。激发基层的创新活力,是我省企业在新形势下打造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最后,基层还是企业领袖的摇篮。“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领袖人物往往都有丰富的基层历练经历,基层向来是最出领袖的地方,这是因为基层是一个独立的单元,面临的任务重、问题多、压力大,同时管人管事管物的机会也多,因而对人的锻炼是全面的,它是企业干部锻炼能力素质的“磨刀石”,也是他们施展才华的“大舞台”。大凡经过基层锻炼的干部,往往思想好、能力强、意志坚定、作风扎实,善于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善于团结和带领广大职工夺取胜利。一言以蔽之:这样的干部具有很强的领导能力。最有可能成长为企业未来的领袖。
基层衰则企业危,基层强则企业强。一流的企业需要一流的基层,建设一流的基层要靠一流的基层管理,而一流的基层管理呼唤一流的基层管理者。华为集团总裁任正非说过一句话:“未来的战争,是班长的战争。”“班长”是谁?“班长”实际就是基层管理者的代号,班长带领一个个小团队,是一个个小的协作单元的直接领导者。好的班长才能带出能打胜仗,能夺取局部胜利的好的队伍,没有局部的胜利哪来整体的胜利?所以企业的希望既寄托在高层管理者身上,也寄托在在座诸位的身上。
二、新形势下做强企业基层的一些思考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到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结构持续改善,新旧动能加快转换,企业效益逐步好转,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但我们也要看到,我国发展进入新常态,仍处在爬坡过坎关口,经济发展面临实体经济结构性供需失衡、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失衡等问题,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面临诸多挑战。同时我省企业核心竞争力仍较低,全省工业增加值占全国比重近5%,但“四川造”工业产品在国内市场的整体占有率不足4%。我省工业企业研究与开发的投入强度仅为0.64%,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6%左右。行业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偏少,2016年仅有14户企业进入全国企业500强,占比2.8%。总体来看,川企的发展空间很大,面临的挑战也很大。
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必须做强企业才有出路,而要做强企业,首先必须做强企业的基层。
(一)要确保基层的执行力
什么是执行力?简而言之:就是“有令必行、有禁必止。”“言必信,行必果”,说了就干,干能干好,达到预定目标。
“三分谋划、七分执行”,战略再好,谋略再漂亮,若没有强有力的执行都是纸上谈兵。基层的执行力直接影响着企业战略能否贯彻、制度能否执行、目标能否实现,事关企业的兴衰成败。成功企业的共同特点都是具有一流的执行力,而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渴望拥有一流的执行力。
基层是最需要讲执行力的地方。但事实上,我们常常看到应付执行、变通执行、低效执行、机械执行等现象,这是管理上的一个老大难问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劳动者素质、特别是职业素养尚未达到理想的高度;另一方面是管理上的原因,多头管理、朝令夕改、纪律松弛、赏罚不明等……都会影响基层的执行力。
有什么办法可以提高执行力?我认为有三条基本途径:途径一是以人为本,从“人”上着手,提高企业人员素质,领导要以上率下,发挥好引领示范作用,同时要经常性地教育、培训员工,提高其职业素养和工作能力;途径二是创新制度建设,从“制度”上着手,重点抓好部门和岗位的职能梳理、目标管理、流程管理、绩效考核、审查审计、授权协调等制度建设,制度一定要“能用”,有可操作性,让大家照着制度干就能把事办好;途径三是依靠科技管理,从“科技”上着手,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术手段,推动工作的透明化、模块化、程序化、以及管理服务的智能化。
很高兴看到在座各位企业家在这些方面都迈出了坚定的脚步:如四川省达州商业集团有限公司电商公司经理黎旭带领团队1、自主研究开发了网上商场的源代码程序,自建服务器网站。2、做到了远程信息软件的全自动运行开发。3、自主研发了商品进销存软件。4、做到了远程实时监控销售。5、资产管理软件的开发。通过管理创新,提高企业经营效益,推动企业发展。
四川建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分公司经理吴治国加大班组长及一线员工质量知识、意识提升,分析典型质量问题,每周召开专题质量整改提升会议,制定根本解决措施。开展新员工的各类培训、质量整顿专项活动。对质量提升实施权威的监控保障,提升员工精益生产意识。
攀枝花钢城集团有限公司废旧物资分公司二车间主任王楚在当前钢铁行业下行,企业经营形势严峻的关键时刻不断创新成本管理方法:1、控制材料费用;2、严格控制车间油料,油耗同比下降30%;3、生产用水循环利用,年降成本50余万;4、鼓励职工利用业余时间修旧利废,节约成本费用100余万元。
攀钢集团西昌钢钒有限公司综合管理室主任胡勇不仅自身学习能力强,通过了全国六西格玛黑带考试。而且利用所学知识对循环物料含有毒、有害微量元素进行“人、机、料、法、环”等多维度的安全风险管控,实现了安全环保事故“零”目标;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三分局副分局长李春权在东风渠恻雨污水管过河施工过程中面对要跨西南最大的成品油库兰成输油管线施工及众多吊装施工的安全风险,抓好重大危险源、重要工点、重要工序、重要时段的管控,实现了全年安全生产零事故目标。
(二)要激发基层的创新力
每一个企业都渴望在行业里获得竞争优势,都渴望超速发展。靠什么?最重要的是要靠创新。创新是企业发展不竭动力,在我国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经济发展理念要转变,经济结构要调整,增长动能要转换,归根结底都要创新。市场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创新者强、创新者胜。特别要提倡“从0到1”的创新,不能满足于山寨和模仿。
前面我讲了,基层是创新创造的前沿,具有很大的创新创造潜能。企业管理者要注意激发基层的创新活力,调动创新创造的积极性。创新创造的前提是要持续地解放思想,关键是要善于打破多年来形成的条条框框,敢于颠覆一些陈腐观念,敢于突破一些陈规陋习,敢于思考别人没有思考过的问题,敢于提出一些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新办法、新方案;保障是要有宽松的环境和宽容的理念,要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氛围,创造一种“创新者虽败犹荣”的氛围。此外,还要考虑激励的问题,让创新者与企业共享创新成果,充分调动基层创新创造的积极性。
(三)要提升基层的社会责任感
依法治企、诚信经营是企业的生存之道,也是基本的商业道德。基层管理工作要注意保护环境、安全生产、维护员工和消费者合法权益等问题,负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在这方面,我们也有许多典型和榜样:
成都建筑工程集团总公司直属公司项目执行经理何超在工程中切实推行施工噪音控制、扬尘治理,建设绿色工程。他负责的金沙枢纽综合体工程被评为2014年全国建筑业绿色示范工程;
四川川投燃气发电有限责任公司设备管理部经理李明尧先后主动完成了机组带负荷抢修凝汽器、取水中断抢修、发电机内部氢冷器连接螺杆松动重大隐患排除,为公司机组安全运行做出了贡献;
四川摩尔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童怀良在保障释放摩尔工业产能的前提下,落实企业对环保的承诺,用高新技术从源头上减少“三废”的产生。自摩尔生产以来,先后通过了“环保在线监测”验收和“环保竣工”验收,始终秉承发展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这一理念;
四川省地质工程勘察院地质工程总工程师袁磊不顾个人安危多次参与塌方、泥石流、山体垮塌等现场勘测,制定抢险方案,避免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这一群优秀的基层管理者代表们,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心,把企业的使命和社会责任有机结合在一起,既重视经济效应,又重视社会效应,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四)要大力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
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培育众多“中国工匠”。这对四川企业来说意义重大,因为人始终是生产力的第一要素,要提高我省制造业和其他产业的整体水平,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提高技工队伍和基层劳动队伍的职业素养和业务水平。
“工匠精神”的培育和弘扬,不仅需要企业高层的重视,更要靠基层管理者的真抓实干。这是因为基层才是“工匠精神”生长壮大的土壤。
工匠精神在本质上是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操守的体现,可以概括为爱岗敬业、专心专注、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等,核心是一丝不苟和精益求精。“工匠精神”带有强烈的个体色彩、工种色彩、岗位色彩、基层色彩。“大国工匠”是什么培育出来的?我想就个人层面而言,是他们刻苦钻研“钻”出来的,是勤学苦练“练”出来的;就企业培养而言,是好师傅带好徒弟“传”“帮”、“带”出来的,是练兵比武“比”出来的,是送出去进修、学习“学”出来的……而这一切活动的展开,重点几乎都在基层。所以,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重点在基层,关键在基层管理,企业基层管理要做的,就是要努力形成有利于“工匠”成长、进步、大展拳脚的“小气候”;同时,要力戒浮躁,久久为功,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一届接着干,把“工匠文化”整合进企业的文化基因,让“工匠精神”成为一股波澜壮阔的力量,成为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强大动力!
同志们,朋友们:基层工作关系重大,基层管理任重道远,“强基”的改革与创新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希望大家能以今天受表彰的同志为榜样,再接再厉,以振兴企业为己任,勇敢担负起川企做大做强的历史使命,以新的更大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谢谢大家。 (雇主工作部 晁梦秋收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