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油气田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 张道伟
西南油气田公司隶属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主 要负责四川盆地油气勘探开发、天然气输配、储气库以及川 渝地区天然气销售和终端业务,具有天然气上中下游一体化 完整业务链的鲜明特色,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天然气生产供应 企业。目前,公司所属二级单位 44 个,合同化员工约 3 万 人,资产总额近千亿元。
公司前身为 1958 年成立的四川石油管理局。1999 年, 原四川石油管理局重组改制后成立西南油气田公司,公司历 经 60 多年的改革发展,历年累产天然气超过 5000 亿方,目前年产能力超 300 亿方,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完整的天然气工业体系。2019 年,公司生产天然气 268.6 亿方,跨入 2000 万吨级油气田行列,成为我国陆上第四大油气田,全国最大 的页岩气生产基地,缴纳税费 35 亿元,获四川企业纳税 10强第 5 名、四川企业利润 10 强第 3 名。公司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企业文化优秀单位”“改革开放 40 年中国企业文化优秀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一、合气文化的历程和内涵
合气文化根植于灿烂辉煌的巴蜀天然气文明。两千多年 前,巴蜀先民在凿井制盐过程中发现了天然气,经过历代劳
动人民的摸索积累,创造了世界顶尖的传统钻井技术。在漫漫历史的长河里,巴蜀大地上钻火井、取井火、煮井盐的生 产活动,点亮市井烟火,沸腾一方土地,对社会经济文化生 活产生了深远影响。合气文化,接续巴蜀天然气文明的历史 脉络,在西南油气田 60 余年的发展历程中逐渐形成,历经 了四个阶段。
(一)合气文化的历程
1. 大会战淬炼中的文化萌生阶段
建国初年,国家贫油少气。为了改变祖国石油工业的落 后面貌,石油工业部在四川盆地组织了两场大规模的开油找 气大会战。1958 年打响川中大会战,三万多名石油儿女苦战 三年,虽然未能找到高产大油田,但催生了四川盆地从找油 向找气勘探转移;1965 年开展了红村大会战,仅用一年多的 时间在祖国的大西南建成了全国第一个大型整装气田—— 威远气田。
会战期间,余秋里、康世恩等会战领导人把解放军“支 部建在连上”的光荣传统运用于四川会战实践,用党的理论 和军事化的纪律把来自天南地北的会战队伍拧成一股绳。广 大职工怀着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强烈热情,与复杂地质条 件作斗争、与严酷自然灾害作斗争、与艰苦生活环境作斗争, 不断刷新生产纪录,涌现出血战火海的 32111 钻井队、救井 英雄常天尧等时代楷模。会战队伍听党指挥、为国找油的集 体意志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三不为私”的忘我境界,孕育了合气文化的基因。
2. 改革浪潮下的文化探索阶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我们积极解放思想,稳步 推进“油气为主、多元发展”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以解体“大 而全”“小而全”为重点的体制转轨改革。在勘探主战场上, 一场以“整体勘探、优先突破”新思路布局的石炭系大会战 拉开序幕,推动四川盆地勘探战略向裂缝-孔隙型气藏转 移。
在改革开放大门初次开启,石炭系会战渐进深入的新征 程上,我们挖掘文化基因、提炼精神特质,于 1988 年提出 了以“艰苦奋斗、求实创新”为内核的川油精神,1990 年将 其进一步阐释为“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尊重客 观规律、讲求科学的求实精神;胸怀祖国、献身石油的奉献 精神;攻坚啃硬、争创一流的拼搏精神;独立作战、勇于探 索的进取精神”,确立了传承创业薪火的价值导向。川油精 神提出后,受到广大职工及家属的热烈拥护,成为四川油气 田经营机制转换时期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价值主线,形 成了合气文化的雏型。
3. 走向现代企业制度的文化发展阶段
进入新世纪,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国家能源需求日益 增长,公司抓住党的十六大后各行各业竞相作为的重要战略 机遇期,绘制了现代化天然气工业基地的发展蓝图。2004 年, 公司对标现代企业制度,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文化体系,对改革发展进行系统规范和价值指引,形成了集团文化“六统一”统领之下的企业文化架构。 文化的力量推动了公司的快速发展。2006 年建成了国内首个以天然气为主的千万吨级大油气田;2008 年走出国门支 持土库曼天然气开发;2009 年开钻了中国第一口页岩气井。 在新世纪的洗礼中,川油精神与时代接轨、与管理融合、与 发展一体,彰显出履行经济、社会、政治三大责任的新高度, 合气文化的内涵与架构逐渐清晰。
4. 引领天然气大发展的文化深化阶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积极推动能源生产 和消费革命的重大战略决策,天然气工业发展迎来了黄金时 代。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上,公司把天然气大发展与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紧连接在一起,服务国家能源 战略转型,服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012 年,在堪 称世界最难开采的四川盆地,发现国内单体规模最大的海相 碳酸盐岩整装气藏,2013 年建成西南地区第一座地下储气 库,2019 年建成国内最大的页岩气生产基地,探明两个储量 超万亿立方米的特大型气田,推动四川天然气走出盆地,北 上东输,成为中国能源革命的强劲脉动。
文化创新推动发展提速,“在党和国家最需要的时候把 天然气产量搞上去”的责任担当为公司“三步走”战略规划 指明了方向。2020 年全面建成 300 亿战略大气区;2025 年产 量达到 500 亿,成为国内最大的天然气生产企业;2030 年产量达到 800 亿,建成国内最大的现代化天然气工业基地。公司天然气勘探开发一体化全产业链优势,延续了巴蜀大地上 灿烂辉煌的天然气文明,升华凝炼为“和合共生、气美家国” 的合气文化。
(二)合气文化的内涵
60 多年来,川油人始终秉承“奉献能源、创造和谐”的 企业宗旨,努力践行“我为祖国献石油”的核心价值观,牢 固树立产业报国的崇高理想,传承弘扬“石油精神”“大庆 精神铁人精神”,从为了国家需要到填补国内空白,再到新 中国第一个区域性天然气工业体系的形成;从区域性天然气 勘探到全国性天然气技术支撑,再到跨入千万吨级大油气田 行列;从勘探开发一体化到地质工程一体化,再到成为我国 陆上第四大油气田,西南油气田贡献了巴蜀智慧和西南担 当,在产业实践和经营管理中形成、丰富和升华了以“和合 共生、气美家国”为核心的合气文化。
“和合共生”:秉承中国传统“和合思维”,秉持新时代五大发展理念和命运共同体思想,在天然气业务链全过 程,追求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厚德载物的责任观,知行合一 的实践观,合作共赢的发展观;以绿水青山回报自然,以清 洁能源造福社会,以诚信服务赢得客户,以价值实现成就员 工,以科技创新拥抱时代,打造共生共荣、互利多赢的企业 生态。
“气美家国”:融入国家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以文化深厚、资源禀赋的底气;艰苦奋斗、不畏艰险的勇气;
锐意进取、敢为人先的锐气;丹心赤忱、清风峻节的正气; 为祖国建设大气田,为人民助力新生活,在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征程上出大气、造大美、献大爱,彰显能源央企服务经济 社会发展,保障国家能源战略安全的家国情怀。
“和合共生、气美家国”的合气文化随国运昌隆而生,经四川油气田 60 多年的文化孕育,与共和国同发展共成长, 具有政治的先进性、鲜明的时代性、实践的创造性、文化的 传承性、价值的共同性。其内涵融通巴蜀地域文化的灵气, 深植“艰苦奋斗、求实创新”的川油魂魄,体现了“天人合 一、和而不同”的共生境界;“奉献能源、创造和谐”的共 生情怀;“责任如山、气美家国”的共生风骨,在绿水青山 中创造自然之气、生命之美,展示了石油人特别能吃苦、特 别能战斗的忠诚无畏,彰显了石油人为祖国争光、为民族争 气的精神品质。
二、合气文化的做法
巴山蜀水风雨度,日新月异六十载。公司党委始终把坚 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贯穿于合气文化建设全过程,以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石油精神中 汲取养分,不断推进载体和方式创新,赋予合气文化新的时 代内涵,以文化大繁荣推动企业大发展。
(一)道同契合,文化建设始终高举旗帜、心怀理想, 坚定“我为祖国献石油”的价值导向
坚定政治站位,始终高擎爱党旗帜。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习总书记对油气工业 发展的深切关怀,深刻领会习总书记寄予的重大政治嘱托, 坚决做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骨干力量,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 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始 终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贯彻落 实习总书记对中国石油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准新思想新 理论实践者、推动者的角色定位,围绕“迈入新时代国企党 建先进行列”目标,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 实”的领导作用,搭建党建工作“四梁八柱”,推进党建三 年行动计划,实施六大党建工程,确保党建引领下的文化建 设的正确方向。推动新思想新理论大学习大宣传大普及,教 育引导干部员工“听党话跟党走”,使文化建设始终高擎爱 党爱油旗帜。
传承红色基因,大力弘扬石油精神。始终把传承石油精神、弘扬行业价值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主线,把“和合共生、 气美家国”合气文化融入到石油精神的再学习再教育再实 践,“苦干实干、三老四严”成为文化建设和改革发展动力 源泉。组织领导班子集体到大庆油田参观学习,寻根溯源大 庆精神铁人精神的魂魄;组织党员干部到毛主席唯一视察过 的石油企业--隆昌气矿炭黑车间,川中会战、红村会战旧址 开设党课,重温誓词;坚持分片区开展“形势、目标、任务、 责任”主题教育、石油精神报告会、劳模事迹宣讲会,充分 发挥 5 大石油精神教育基地,8 大党员教育基地的作用,将合气文化作为思想教育和入职培训的必修课,筑牢了干部员工共同的价值观。
融合巴蜀文化,全力推动价值认同。积极吸纳巴蜀文化 精髓,融通民风民俗精华,注重跨文化汲取养分、跨行业传播精神,以包容开放姿态学习借鉴知名企业的文化建设经 验,不断丰富合气文化新内涵。立足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 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角色定位,坚持企地合作共建文化平 台,坚持用户至上共享文化成果,与地方政府和高校签订战 略协议,在经济发展、文化艺术等方面加强交流,使合气文 化饱含更多的地域特征,更好的行业资源,推动了跨地域、 跨行业的价值认同,促进了公司与地方政府、合作伙伴的和 谐共生,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活力,增添了动能。
(二)通时合变,文化建设始终守正创新、契合发展, 践行“在经济领域为党工作”的核心理念
坚持融入战略,构建契合发展目标的文化体系。全面贯彻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纲要,认真落实“六统一”原则, 坚持系统规划、顶层设计,将文化建设与战略重组、“油公 司”改革、数字化转型、党建工作等深度融合,从文化环境、 制度保障、行为规范、管控能力、激励考核等方面构建起与 发展战略相匹配,与产业格局相适应的企业文化体系。注重 企业文化与专业管理的深度融合,大力开展安全文化、廉洁 文化、营销文化、合规文化等专项文化建设,强化平台推广, 助推管理升级。注重文化建设系统推进、分级落实,建强三 级企业文化专业团队,坚持每五年制定企业文化专项规划,每两年开展文化建设评比表彰,每一年开展文化课题研究和文化产品创作,从制度上保障、经费上落实,推动文化建设 出思想、出成果,形成了集中统一、上下联动、全员参与的 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格局和运行机制。
推进基层落实,构建符合行业特质的文化群落。全力推进基层文化建设实践,引导基层单位围绕行业特色、历史传 承建设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5 家基层单位荣获“四川省企 业文化建设示范单位”称号,先后形成了川中油气矿“攻坚 文化”、重庆气矿“自信文化”、川东北气矿“责任文化”、 输气管理处“输气文化”、天然气净化厂“净气文化”等一 批优秀的文化成果,既保持了基层文化的自身特质,又丰富 了合气文化的价值内涵。妥善处理好公司文化与基层文化统 领性和支撑性,协同性和灵活性之间的关系,促进基层文化 传播力持续提升,合气文化带动力更加彰显。极力搭建文化 成果转化平台,积极开展核心价值体系推进及策略研究,持 续做好勘探、开发、净化、管输、营销等领域子文化理论成 果转化,编辑出版《企业文化辞典》,拍摄《筑梦蔚蓝》形 象宣传片,撰写首部文学纪实作品《征程》,立体展示合气 文化成果。
有效传播推广,构建彰显川油魂魄的文化品牌。积极搭建文化展示的融媒体平台,巩固《四川石油报》、四川有线 电视、公司门户网站等传统媒体优势,打造以公司官微“西 油记”为核心,29 家公众号为支撑的新媒体矩阵,让石油成 果、石油形象多平台得到展示;组织实施“寻找最美川油人”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两大宣传工程,参与中央电视台《对话》等栏目录制,开展“中国石油开放日”“形象 提升周”活动,组织主流媒体走进气田,让石油人物、石油 故事多渠道得到传播。联合政府、企业搭建石油文化共建共 享平台,与四川省文化馆共同开发“逐梦兴川”--庆祝中华 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巡游彩车文创产品;与内江市共同 打造国家第三批工业遗址--隆昌气矿圣灯山气田旧址;与合 江县政府共建以 32111 英雄钻井队纪念馆为核心的石油文化主题公园;与峨影集团合作拍摄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 年“7+1”系列纪录片(电影),让石油精神、石油文化多 方位得到延伸。
(三)知行合一,文化建设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扛起“在党和国家最需要的时候把天然气产量搞上去”的 责任担当
强作风执行,打造践行“两个维护”的石油铁军。始终把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对中国石油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 打造作风过硬、能打硬仗的石油铁军的精神旗帜和标杆,扎 实开展“四合格四诠释”等岗位实践活动,给想干事的人以 希望,给能干事的人以舞台,给干成事的人以激励,把年轻 干部放到最艰苦的工作岗位、最重要的攻关项目,让党员先 锋队、青年志愿者成为石油铁军的中坚力量。始终把“听党 话跟党走”作为党员干部的标准,文化建设的方向,扎实开 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将红色教育基地、条 件艰苦的生产现场作为党性教育和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把忠诚于党、忠诚于石油事业作为硬杠杠,将教育成果转化为打造石油铁军的自觉行动,转化为弘扬石油精神,建设合气 文化的价值追求。坚持“层层有示范、行行有标杆”“没有 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以钢铁意志和钉钉子精神展现做强 “种子队”,当好“排头兵”的责任担当,石油铁军的形象 在党和国家最需要的时候得到有力彰显。
重目标引领,扎实推进“国内最大的现代化天然气工业基地”建设。紧紧围绕多找气、多产气、供好气这个中心任 务,致力于寻找大场面、建设大气田,坚定建设国内最大的 现代化天然气工业基地目标不动摇,当好天然气上产的主力军、页岩气开发的排头兵,坚决把产量搞上去;坚定低成本 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不动摇,做转型升级的改革家、提质增效 的实干家,坚决把效益提起来,形成了“常非并举”的勘探 开发新格局。以推动新时代天然气大发展为己任,明确海相 碳酸盐岩、海相页岩气、火山岩和致密气四大主攻领域;建 成安岳特大型气田、川南页岩气和老区 3 个百亿气区;建立6 个研究院、3 个技术中心,建成涵盖天然气全产业链的高 效研发和科学决策体系;积极融入国家关于打造四川盆地天 然气千亿气区的发展规划,四川省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发展 规划,构建与产业格局相适应的企业文化体系,公司作为中 国石油最具成长性、战略性、价值性的地区公司地位进一步 巩固。
担国企责任,积极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大繁荣大发展。把大力提升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保障国家能源战略安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打造“和合共生”的内外环境作为动力,对标对表国际先进,完善风险防控、体系建设, 努力成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典范。积极推进国企混合所有 制改革,在页岩气、终端燃气等领域与地方国有资本成立合 资公司,产值超百亿,利润超 10 亿元,促进地方经济和税 收增长,实现了合作共赢。与四川省眉山市签订战略合作协 议,扩大双方在能源战略、市场开发、管网建设及民生保障 领域的合作力度,建成川渝地区第一个“天然气高效利用示 范园区”。把贯彻落实中央、四川省委精准扶贫政策作为重 大的政治任务,充分利用资金、人才等方面优势,对口援建 重庆开州,定点扶贫四川省甘孜九龙,自主帮扶公司上产区 域。“十三五”以来,出资近 10 亿元用于地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4300 余万元对口扶贫资金,促进了受援地经济、 教育、社会文化事业稳步发展,切实履行了央企的政治、经 济、社会责任。
三、合气文化的成效与启示
60 多年来,四川油气工业在党的领导关怀下从无到有、 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求实之路,正是公司合时代之势, 于艰难中起步、从困苦中崛起、在奋进中强大的文化求实之 路。我们广泛聚合国之大气、企之底气、民之福气的磅礴力 量,用文化大繁荣推动企业大发展,奋斗道路上遍开油气之 花,主要收获了三大成果和四点启示。
成果一:矢志不渝彰显国之大气,旗帜鲜明、品格忠诚的政治信仰更加坚定。从为了国家需要到填补国内空白,从建设初期一个天然气探明储量 100 多亿、年产量 3300 万方的小气田,到探明储量上万亿、年产量 300 亿的我国陆上第四 大油气田,我们前进的每一步都是党中央英明决策,党和国 家领导人殷切关怀的必然结果,都是中华文明、伟大精神和 优良传统滋润的成果。60 多年的改革发展,我们骨子里爱党、 爱国、爱事业的信仰更加坚定;“石油工人心向党”“我为 祖国献石油”的信念更加坚定;“在经济领域为党工作”的 信心更加坚定;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新时代天然气大发 展的行动更加自觉。
成果二:追赶跨越铸就企之底气,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产业格局更加巩固。几代川油人在磨砺中成长、在追赶中 跨越,特别是近十年,我们陆续发现 9 个大型、特大型气田,新增探明储量近 1.5 万亿方,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基础进一步 巩固;磨溪龙王庙、高磨震旦系、罗家寨高含硫、长宁—威 远页岩气四大生产区快速高效建成,规模实力、创新能力和 盈利能力大幅提升;“三横、三纵、三环、一库”骨干管网 全面建成,成为国内最完备的天然气输配系统;供气区域扩 大到川、渝、滇、黔、桂等省、市、自治区,终端业务在区 外市场实现了新的突破。我们高效服务油气重点工程,全力 支撑长庆、新疆等油田增储上产。目前,集勘探开发、产品 销售、工程技术、科研服务于一体,上中下游综合协调发展 的天然气产业格局更加巩固,企业发展底气更加充盈。
成果三:励精图治成为民之福气,共建共享、和合共生的人文环境更加友好。萌发于年轻共和国贫油忧患,生长在巴山蜀水之间,从毛泽东主席号召“工业学大庆”,到习近平总书记批示“弘扬石油精神”,我们以实际行动响应,用 文化激发凝聚力、催生战斗力,用蓝色火焰照亮绿色明天。 气化川渝、川气东送,参与土库曼斯坦天然气开发,为“一 带一路”建设助力加油。我们积极投入社会公益事业,在援 助援建、扶贫帮困、捐资助学、抗震救灾、战疫保供中彰显 大爱。每一年,带动区域 GDP 超过 2600 亿元,每一月缴纳税 费超过 3 亿元,每一天供应天然气超过 9000 万立方米,每一分钟 18 元扶贫款汇入甘孜州九龙县、重庆市开州等地区, 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动能更加强劲,人居环境更加优美,人文 环境更加友好,企业与环境、企业与社会和谐共生的态势持 续巩固,企业知名度、美誉度显著提升。
我们深切体会到,文化作为一个国家的灵魂、民族的血 脉,更是一个企业开物成务、知常达变、薪火相继的源头活 水。一个企业要建设优秀的文化,需要不忘初心才能深入人 心;需要立足发展才能长足发展;需要实践落地才能广阔天 地;需要不拘一格才能别具一格。
启示一:贵在初心、重在坚持,这是一条基本遵循。
赤诚向党、油气报国的政治信仰,我们一以贯之。坚持文化建 设从历史中来,在实践中进,我们始终把公司文化置于国家 层面的大背景,民族层面的大格局,企业层面的大发展去思 考去谋划去推动,以强烈的家国情怀坚决扛起经济、社会、 政治三大责任,攀登高峰、跨越急流,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 为文化优势,“我为祖国献石油”成为几代川油人毕生的坚持,国有骨干能源企业在新时代的价值导向愈发清晰,这份初心我们不能忘、也不会忘。
启示二:贵在发展、重在建设,这是一个核心要义。“和合共生、气美家国”的鲜亮品格,我们一以贯之。每一个有
生命力的企业,都有鲜明的文化特征,像公司名片,成为形 象的标签。我们坚持把企业文化融入改革发展,把现代管理 文明融入合气文化体系,作为公司开油找气,奉献能源、创 造和谐的重要支撑。这些目标任务的完成,一方面需要合气 文化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另一方面需要改革发展为文化建设 提供沃土,这个核心我们没有动摇、也不会动摇。
启示三:贵在实践、重在养成,这是一条关键路径。
外化于行、内化于心的行为准则,我们一以贯之。坚持把文化 融入战略、实践植入管理,升华为企业流程、标准、制度, 成为员工的行为规范、作风习惯;坚持在重大部署中彰显文 化精神,在重大工程中聚合文化动力,在重大活动中展现文 化特色,让每位员工真切感受到企业文化在工作生活中无处 不在,时刻关注企业的成长,实现由习惯向规范的转变,这 个关键我们抓得紧,也抓得实。
启示四:贵在自信、重在开放,这是一种必然趋势。
一主多元、多元并进的包容姿态,我们一以贯之。纵观千年、 百年、甲子,我们跨越新时代;横揽川、渝、云、贵、鄂, 我们气贯千万里。承上,贯彻落实中国石油企业文化“六统 一”原则,保证了同举一面旗,同唱一首歌;启下,特色文 化、专项文化、基层文化百花争艳,竞相绽放;当下,在朝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新时代天然气大发展方向的有益探索中,我们深切感受到美美与共、合而不同才是文化生长的 蓬勃之路,这种趋势我们看得清,也看得远。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将秉 承初心,砥砺前行,深挖文化内涵,凝聚思想共识,持续推 进合气文化创新发展,以开放共享的新姿态“和合共生”, 以善作善成的新担当“气美家国”。“决胜 300 亿、加快 500亿、奋斗 800 亿”,在党和国家最需要的时候把天然气产量 搞上去、把效益提起来,为中国石油建设世界一流综合性国 际能源公司,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奋力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再作新贡献!
(四川企联胡雪峰、刘建平根据《会议手册》扫描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