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办明确深化"放管服"改革重点任务分工

    8月1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电视电话会议重点任务分工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围绕简政放权、公正监管、优化服务等方面了列出67条具体举措。  
  根据《方案》,今年9月底前将公布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修订形成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缩减清单事项,以服务业为重点试点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限制。同时,《方案》还提出了压减许可、证照分离、开展降低融资收费专项清理等具体举措。
  放宽准入+证照分离
  在《方案》25条瞄准推动简政放权向纵深发展的具体举措中,涉及到今年9月底前修订形成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以及今年底前研究提出50项以上拟取消下放和改变管理方式的行政许可事项。
  再如,在压减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上,《方案》明确,9月底前将发证产品种类从24类压减至12类以内,10月底前将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再压减30种以上,同时还将推动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与政府部门彻底脱钩,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检验检测认证市场。
  《方案》提出,要进一步压减企业开办时间,2019年底前压减到5个工作日以内,有条件的地方要压减到3个工作日以内。
  同时,2019年底前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启动"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工作,将中央层面和地方层面设定的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全部纳入改革范围,通过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审批服务等四种方式分类推进改革,2020年下半年在全国推开。
  "双随机、一公开"全覆盖
  既要放权,又要管好。创新监管方式,也是此轮改革的重点。《方案》明确,以市场监管总局牵头,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度和工作机制,推动日常监管"双随机、一公开"全覆盖。并要求,2019年底前对现有涉企现场检查事项进行全面梳理论证,通过取消、整合、转为非现场检查等方式,压减重复或不必要检查事项,着力解决涉企现场检查事项多、频次高、随意检查等问题。
  《方案》还提出,有关部门要分领域抓紧制订全国统一、简明易行的监管规则和标准,并向全社会公开。抓紧清理规范和修订完善那些边界宽泛、执行弹性大的监管规则和标准。
  与此同时,《方案》明确,对重点领域进行重点监管,特别是对疫苗、药品、特种设备、危险化学品等领域,要实行全主体、全品种、全链条严格监管。加快研究建立违法严惩制度、惩罚性赔偿和巨额罚款制度、内部举报人奖励制度等,提高重点监管效能,让严重违法者付出高昂成本。
  不过,随着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等新业态蓬勃发展,对互联网平台经济的监管仍有待探索。对此,《方案》重申将坚持对新兴产业实施包容审慎监管。
  《方案》表示,将放宽新兴行业企业名称登记限制,完善互联网平台企业用工、灵活就业人员相关政策,加强政府部门与互联网平台数据共享,2019年底前建成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电子证照共享服务系统。
  《优化营商环境条例》9月底前实施
  放管结合,服务优化。根据《方案》,目前正在征求意见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有望于9月底前公布实施。
  《方案》也表示,要进一步加大向地方放权特别是综合授权的力度,充分调动和发挥地方推进改革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地方的立法实践看,目前已有天津、辽宁、吉林、山东等不少省份在推进地方性营商环境法规的制定工作。
  此外,《方案》还提出了一系列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压减水电暖等公共服务办理时间等具体举措。包括:2019年底前首批推动10种高频电子证照全国标准化应用和互信互认,推动100项以上政务服务事项在各省内和跨省实现"一网通办";2019年再新增拓展1000项共享数据,将直接关系到企业和群众办事、应用频次高的数据优先纳入共享范围,满足30项以上全国普遍性高频政务服务事项的数据共享需求等等。
《方案》提出,将大力发展服务业,采用政府和市场多元化投入的方式,引导鼓励更多社会资本进入服务业,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大力发展养老、托幼、家政和"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等服务,有效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提高供给质量,更好满足公众需求。

年度期刊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