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改革就像是骑自行车, 如果停下来就会摔倒, 只有不断地前进, 才能保持稳 定。 这辆 “ 自行车” 前进的动力来自内生力量, 但是如果方向错误了, 一切都将前功尽 弃, 方向的把握需要良好的顶层设计为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指明正确的道路。 对于国有资 产制度改革而言, 在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历程中, 民营经济的发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填补 了中国所有制方面的不足, 但整体来看, 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在各个方面仍存在着众多矛 盾。 为缓解二者之间的矛盾, 应以企业制度改革为基础, 以国有企业的体制创新为重点, 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第一, 试点国有资本体制改革路线。 就国有资本体制改革而言, 作为国有企业监管机 关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应该重视资产兼并重组与人力资本的积累, 优化国有资本 的配置效率, 激发国有企业员工积极性, 实现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的优化配比。 同时对国 有资本、 集体资本、 非公有资本等进行交叉持股, 相互融合, 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各级政府在处理国有资产时, 需分类别区分对待各产业中的国有资产, 对于可以由社 会资本控股的国有企业, 应采取国有参股形式或者退出。 在国有企业出让相应股权时, 国 家可以挂牌成立国有资产交易中心, 在得到第三方公证、 评估的前提下, 通过规范的法律 程序, 实现相关部门对交易过程的严格审计监察, 谨防国有资产的流失, 确保市场的公 平、 公正、 公开, 实现国有资本的保值升值。
第二, 完善国有企业治理结构。 虽然通过国有企业体制改革, 现有的多数国有企业表 面上已拥有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 但实际上许多企业名不副实。 为使国有企业成为真正独 立自主的经营主体, 企业必须严格按照规范的治理结构对国有企业进行全方位的改造, 引 入职业经理人机制, 实现股东大会对企业的制约, 建立长效激励约束机制, 探索推进国有 企业财务预算等重大信息公开, 强化国有企业经营投资责任追究。 在完善治理结构的过程 中, 各级管理部门可以逐步探索员工持股机制, 调动国有企业员工积极性, 实现国有企业 效率的飞跃式提升。
第三, 实现国企与民企合作共赢, 树立 “ 国企实力+ 民企实力 = 中国企业竞争力” 的 新理念。 在当前的世界经济形势下, 只有国企的实力加上民企的活力才等于中国企业的竞 争力。 通过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利用国有企业的实力与民营企业的活力, 实现国企与民 企在技术、 资金、 人力等方面的融合, 换取市场的竞争力与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使得国企 与民企之间实现产业互补, 取得双赢的局面。
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需通过纵向、 横向与国家项目共同参与的全方位立体化合作, 实 现工业化与信息化相融合、 制造业与服务业相融合的技术创新。 此外, 有条件的国企与民 营应该将 “ 走出去” 战略作为未来制造业发展的根本战略, 逐步打开国际市场。 同时, 政 府应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 着力培养世界知名品牌。
未来中国的信息化、 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都与城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城镇化的 推动需要以信息化、 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作为经济的支柱, 而信息化、 工业化与农业现代 化也需要以城镇化为契机, 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完善, 但这些都必须以市场机制为基础, 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能力, 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而国有企业关系着中国各个产业的发 展, 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市场化的进程, 故而国有企业制度的改革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又 一重点。 对于中国政府而言, 只有通过顶层设计与完善内生力量, 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国城 镇化建设与国有企业制度改革探索, 实现经济再次腾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