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必由之路

   □吴玉莹
   
    目前,信息化思潮已逐渐渗透到各行各业,随着高、大、新、尖工程项目的需要,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企业传统的管理模式和生产方式,提高企业效益和经营管理水平,已成为决定建筑施工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
  建筑施工企业为什么要信息化?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社会发展的需要。住建部印发《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纲要总体目标为,“十二五”期间基本实现建筑企业信息系统的普及应用,加快建筑信息模型(BIM)、基于网络的协同工作等新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推动信息化标准建设,促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软件的产业化,形成一批信息技术应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建筑企业。而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把“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纳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并提出了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这“四化”同步发展。这充分反映了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党中央对信息化的高度重视和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因此,信息化本身已不再只是一种手段,而成为发展的目标和路径,是国家的宏观要求。这必将对今后我国信息化推进和信息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二、行业发展的需要。随着基础建设投入的不断加大,极大的促进了我国建筑业的迅猛发展,我国市场经济地位的确立与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使得建筑行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机会也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在国内的建设项目承包过程中,我国的建筑施工单位也同样不得不面临与国际跨国工程施工承包商的竞争压力。由于建设施工项目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对新材料、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的要求不断提升,促使建筑企业不得不积极的发展各自的竞争优势,不断提升企业自身的综合实力,以博得在市场竞争中能够占有一席之地,信息化管理成为督导良性竞争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成为推动社会信息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从国内建筑行业的发展来看,相比发达国家,计价算量、项目管理、材料采购、企业运营决策等应用系统普及率仍较低,未来十年,建筑行业将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企业信息系统安全水平,提高项目管理软件等应用系统的普及率,建立企业级的共享网络以及完善相关的信息化标准。
  三、企业发展的需要。随着建筑施工企业管理手段的不断创新,项目决策者对管理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一些成长型的建筑施工企业规模不断在扩大,人员、设备、环境等条件都在不断的增长更新,面对日益壮大的规模,传统的管理手段与模式已经不能为企业的成长提供有力支持的时候,企业就会感觉原先的管理方式对企业的更大发展已经越来越力不从心。作为企业的领导层,对市场信息的了解、公司内部人员管理情况、已竣工和在建项目情况、在建项目产值规模、进度情况、资金需求情况、债权债务情况等诸多方面都需要全面撑控,以便在企业的未来发展中做出正确的战略规划。而对于企业内部日常管理,如经营管理、造价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项目管理等都是不同的业务,各个业务系统之间信息无法实现互通,继而形成“信息孤岛”的困惑。传统的方式已经不能解决这些问题,这就需要一种全新的辅助手段,来帮助企业的领导层解决对企业掌控不充分的问题,打开业务系统之间的“信息孤岛”通道,企业信息化管理就是提升现代建筑施工企业管理水平全新而重要的手段。通过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构建企业数字神经网络,实行人力、资金、物料、信息资源的统一规划、管理、配置和协调,使信息技术与管理业务流程相互整合,并实现企业原有数据和项目数据之间的共享。运用企业管理信息化来解决企业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从企业自身的发展来看,信息化已经是企业在成长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部署。
    资料统计显示,在欧美发达国家建筑施工企业90%以上都采用信息化进行管理,而我国则不到10%。目前,我国建筑行业的大部分公司都采用集团化运作,诸多的分公司、子公司、多元化的业务将对企业信息化建设有大量的需求。因此,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建筑施工信息化管理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2014年度3期(总322)

年度期刊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