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三境界

管理三境界
四川省企业联合会/四川省企业家协会秘书长、本刊总编辑 梁勤
    习近平主席在《之江新语》中指出:“文化的力量,或者我们称之为构成综合竞争力的文化软实力,总是‘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力量、政治力量、社会力量之中,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导航灯’、社会和谐的‘黏合剂’。”挖掘、传承、发扬好优秀的传统文化并与时俱进用于指导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跨越不仅是一种创新,更是当今我们经营管理者、尤其是企业家们的历史责任和光荣使命。因此,我借用优秀传统文化与互联网思维,把它归纳为“管理三境界”(即“三上三无”),期望能为今天的管理创新注入智慧的正能量。
    “太上”。老子说: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这个“上”从今天企业管理角度研究是一种隐形的主宰力或战略决策力,准确的讲是思想力或文化力。这也是管理战略即愿景、宗旨、价值观等管理思想及决策层面的问题。在当今知识经济及国际化大背景下,尤其是随着“互联网+”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推进,作为中国创造核心驱动力的中国企业家如何理解与运用好“太上”这一古老哲学思想的精髓,是一种大智慧、大境界、大格局、大文化。这不仅是企业可持续发展与核心竞争力塑造的“隐形翅膀”,更是中国由经济崛起向强国崛起的现实与历史需要。从而解决“大道无为”的现实“痛点”与“落脚点”,攀达到“无为而治”的境界。罗兰·贝格战略咨询公司已经是世界前五强的咨询公司,作为“太上”式的人物罗兰·贝格除了为企业咨询,还将目光放到政府身上。他的政策建议被纳入德国多项关键改革措施中,其中最著名的当属“2010议程”。自2010年以来,德国经济增长率每年都高于欧盟27国的平均增长率。国际媒体认为,如果没有德国经济的出色表现,欧盟经济会在债务危机的重压下跌入更深的泥潭。今天的德国在经济上被誉为“欧洲巨人”,专家认为,这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10年前的这项经济改革。而作为“不知有之”的幕后功臣罗兰·贝格功不可没。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水体现了以柔克刚,滴水穿石,大道无形的精神。水因山势而变,人因环境而改。从现代管理角度讲,这是权变理论的本质,是解决管理层面的问题。这个“上”是解决取势、借势、顺势与战略实现路径和资源整合的问题。这是战略导向、文化凝聚、资源整合的集中凸现。因此,由文化与价值观、战略所引领的企业管理只有如水般顺势而为,厚德载物,积聚优势与形成核心能力,并不断自动合成源源不竭的“势能”,才能实现“无坚不摧”,抵达到“无形胜有形”之境界。全球唯一率领两个企业同时进入世界500强的中国建材和中国医药董事长、“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获得者宋志平,作为开启央企混合所有制融合之门的先行者、文化型英雄企业家在谈到做企业的基本方法是“布道”,即用思想、文化指导企业发展。在他统领两大企业26万人的改革创新中用“三宽三力”文化解决了上千家不同所有制企业五湖四海员工的“归属感”,逐步建立起了新常态下“与自我和谐、与社会和谐、与竞争者和谐、与员工和谐”的如水般“上善型”融合文化。如他所指:“混合所有制企业好比一杯茶水,水可能是国企的,茶叶可能是民企的,但变成茶水之后就没办法分开了。”
    “上兵伐谋”。孙子讲: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这种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例在古代有孔明的“空城计”等,当今有“资本杠杆”、“虚拟经营”等众多以小博大、蛇吞象的经营案例。这在管理上是战术与执行层面的问题。只有做好这个“上”,才能“无往而不胜”,实现“战无不胜”的境界。


年度期刊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