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实现创新发展 建设经济强省服务 ——四川省文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向华全致词

尊敬的广严会长、各位嘉宾、企业文化界朋友们:
  大家好!
  千里逢迎,高朋满座。今天非常高兴参加四川省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举办的四川省第八届企业文化年会。首先我代表省文化厅对年会的召开和今天受表彰的先进单位和优秀个人表示热烈祝贺,同时向长期从事企业文化建设的同志们表示衷心感谢,向各位领导和来宾朋友们表示诚挚的问候。
  同志们:刚刚闭幕的省委十届七次全会坚持中央精神与四川实际相结合、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统一、全面规划与重点突破相协调、战略谋划与操作实施相衔接,抢抓中央把我省列为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的重大历史机遇,确立了我省“十三五”时期的规划思路、发展方向和目标任务,以战略思维和全局视野绘制了未来五年我省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经济强省的宏伟蓝图。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转化为四川的思路和实践行动,明确提出推动物质文明 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对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增强巴蜀文化影响力,注重意识形态工作和精神文明创建作出了具体部署,科学界定了在四川实施“三大发展战略”,统筹 “五位一体”建设和党的建设大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为四川文化建设包括企业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遵循习总书记的指示和省委的部署,文化怎么样为实现创新发展,建设经济强省服务?企业文化怎么样为企业发展和职工幸福服务?我借今天这个机会与大家交流分享。
  一、企业文化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
  今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我省根据中央精神结合四川实际出台了《四川省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对我省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作了全面部署。其中企业文化建设就是我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组成部分,特别是农民工文化更是我们重点关注的对象。近年来我省各地试点建设了一批“农民工文化驿站”“留守儿童文化之家”“乡村文化院坝”等新型文化阵地;广泛开展“情系农民工关爱留守儿童”等公益文化活动。公共文化机构以上门服务、网络服务和流动服务等形式,把文化设施服务触角延伸到基层、企业,消除公共文化服务盲区,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无缝对接与覆盖,深化文化惠民扶贫行动,增强城镇化进程中的文化艺术特色和精神文化气质,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企业是社会的不可或缺的细胞组织,是创造财富的生力军。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不仅影响企业生产要素,还影响企业组织形态和产品质量,对企业核心竞争力产生重大影响,还将影响到整个社会的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介乎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之间,是准公共文化,受益的既包括企业,更惠及每一个职工,具有明显的公共属性。我们十分关注企业文化发展,把她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重视并支持企业文化持续健康发展,同时,更希望企业家们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既为企业自身发展,更为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出努力和贡献。
  二、企业文化建设要把握方向坚守阵地凝聚力量
  从战略上看,企业文化可以提高企业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凝聚力;从经济角度看,企业产品中思想文化含量愈高,其经济附加值也愈高;从文化上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文化在保持意识形态属性的同时,其产业属性也越来越明显。因此,面对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发展趋势,发挥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支撑作用就显得至关重要。经济新常态下,企业文化建设一定要把握正确方向,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特别要重视用“五中全会”倡导的五种发展理念武装头脑,引领企业发展。要加强企业诚信建设,增强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倡导科学精神,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在企业文化宣传上注重依法治企,通过法律和政策向社会传导正确价值取向,同时要用先进文化、优秀报刊、优秀电视节目、文艺作品、网络媒体去占领宣传阵地,让企业文化成为企业职工的精神家园,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各位企业家对企业文化建设都有自己的思路和重点,我给大家推荐一种企业文化建设的构架“1+2+N”,紧紧围绕企业文化的一个核心:企业精神;突出二个重点:企业品牌+职工队伍;若干N种企业职工活动方式,丰富多彩的内容和载体。要特别注重载体建设,省企联今天表彰了我省优秀企业内刊成果,意在充分发挥企业内刊是企业文化的载体、渠道和工具作用。企业内刊既具有企业的特色,又具有媒体的特点。企业一方面要大力培养企业文化建设骨干,加强和改进企业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用好宣传阵地;另一方面,始终要站在企业文化战略的高度上去衡量、去观察、去思考。在企业文化形成阶段,要用企业内刊去引导、去武装、去浸润教育每个职工;在企业文化发展阶段,要用企业内刊去贯彻、去落实、去巩固,让企业文化不断完善和持续改进。因此,企业内刊编辑工作者是我们企业文化建设的骨干,要时刻站在企业文化战略发展高度,深刻理解企业内刊的定位和功能,传播企业家思想,培育企业精神,增强企业活力,提升职工幸福,让企业内刊永葆“青春活力”,只有这样,企业文化建设才会如虎添翼,企业才能持续健康发展。
  三、企业文化建设要服务企业发展美化职工生活
  今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走过极不平凡、波澜壮阔的“十二五”,我们站在了承前启后的新起点,进入了决胜全面小康的攻坚期。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依法治理、优化政府职能、转变发展方式、激活发展动力、调整产业结构等都成为时代的新主题。在信息化、数字化时代大潮中,如何抓住“互联网+”机遇、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打造优势企业文化、加快开拓两个市场、提升核心竞争能力等成为企业发展的新使命;而如何将价值思维、互联网思维、创新思维、客户导向、竞争合作、开放包容等价值观有机融入企业文化,成为企业文化创新和变革的新任务。新主题、新使命、新任务对企业文化在新常态下的功能地位作用提出了丰富的内涵界定。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持续的工作,需要沉淀、传承,只有持之以恒、不断创新,才能促进企业适应环境变化,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企业文化创新是企业适应外部环境,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企业文化创新具有全面性、系统性和复杂性,新形势下,需要制定详细的行动计划以统筹协调企业各项资源。企业要基于发展环境和竞争能力分析,找到企业文化创新的领域;企业文化创新工作计划要有明确工作任务、工作时间、工作方式和责任部门,同时还要明确工作评价的标准和方式,强化计划承诺,提高计划执行力。有序推进企业文化创新,不断提高企业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不可否认企业家是企业文化的缔造者,也因其在企业内具有的强大影响力而成为文化变革与创新的杠杆。企业文化的变革与创新要充分发挥企业家的引领作用。企业家不仅要高瞻远瞩站在战略高度,引领企业走上正确的道路,还要以自身影响力促进文化的变革与创新,激发企业管理者和职工的文化自主性和主动性,促进企业文化的落地,与企业职工一起创造卓越的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战略执行过程中,要强化企业文化公益和职能管理部门的组织协调作用,发挥企业各单位部门的主体角色作用,以更好地促进企业文化创新,实现企业文化与生产经营的有机融合。现代企业的竞争已经不再只是资源、资本的竞争,而是人才的竞争,是文化的竞争,最先进的管理思想是用文化进行管理,需要我们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企业文化建设的规律,不断创新、构建、完善适应时代需求的企业文化体系,是我们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
  职工文化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一个优秀企业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进步的时代,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没有企业职工文化是行不通的。提升职工文化素质、丰富职工文化活动、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等等,不仅仅能够提高职工的劳动素养,更重要的是能够进一步增强职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主人翁意识,只有充分调动职工劳动创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把企业职工的兴奋点与企业关注的热点相融合,才能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长远的活力。
  同志们: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经济强省,企业文化不能缺位。我们必须对标实现“两个跨越”宏伟蓝图,咬定发展目标,保持战略定力。只有保持专注发展、转型发展定力,注重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重构产业支撑、优化空间布局、加快动力转换,推动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实现由量到质的提升,做到“经济总量大、经济结构优、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好”,经济强省才可能建成,全面小康才可能实现。只要各位企业家们紧紧扭住全省发展主题,转方式不偏离、补“短板”不放松、防风险不懈怠,惠民生不换档,用企业文化服务企业发展,美化职工生活,充分尊重企业职工的主人翁地位,激发职工干事创业的热情,做大做强做长企业,我们就一定能实现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整体性跨越、实现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谢谢大家!

年度期刊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