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勤秘书长在“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上的致辞

(2015年12月25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嘉宾、企业界、教育界及各界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首先,我代表主办方四川省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代表《经营管理者》杂志社、《四川经济日报》向各位领导、专家、企业界、教育界及社会各界同仁们的莅临表示热烈欢迎!对给予研讨会大力支持、智慧指引的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的后强书记带领的专家团队、以及眉山市青神县委、县政府,还有四川成艺房地产有限公司给予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其次,这次会议围绕教育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展开讨论。借这个机会,我给大家简要介绍一下四川省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我们作为企业、企业家的代表组织,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10号文件《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赋予了我们企联在依法治国及社会管理模式创新中的政治和法律地位;同时我们也是省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中企业(雇主)方代表,参与劳动立法、执法、劳动争议的协调、以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我们围绕维权、服务和自律,面向企业和企业家,提供全方位、企业管理全过程、企业生态建设全系统的服务。成艺房地产公司作为我们的会员单位,承办这个会议,是站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高度、站在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角度,尽企业家的社会职责。这一点,我们作为企业和企业家的代表组织,应该对我们企业家这种勇于担当、善于作为、为社会和谐做出贡献的企业家们、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纳税人表示崇高的敬意!
  再次,习主席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时指出:“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恰好这里是“三苏”的故土,是我们“彭祖长寿文化”的发祥地,这两个文化在中华文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大家知道,尽管时空有别,西方同时代闪亮的大文豪有法国大仲马、小仲马俩爷子,而我们中国可有苏东坡三爷们闪耀同时代,成就了全世界绝无仅有的“唐宋三大家”,这是我们中华文化的骄傲。下面我借用我们先贤的文化语录来概括我的一点感悟:
  1.“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在这样一个颠覆性时代,没有创新就没有未来。而对于我们“四大发明”之后的近代由于创新土壤的流失,创新环境建设正在只争朝夕,而创新最大的资源应来源于学习。同时,作为一个新业态的竞争是一个持续创新的竞争,是我们不断学习、学以致用的过程。
  一方面,古人说,“兴邦必先兴教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教育模式、成才培训模式、创业创新指导模式等方面都是我们要好好研究的课题。我也在多次报告、演讲中指出,反思我们改革开放三十多年GDP高速增长的背后,最大的失误是两个字:教育。这是我们真正崛起的短板。教育产业化,数量产出率确实大得惊人,可至今没有培养出一个全球性大师级人物或战略新兴产业全球领军人物,同时我们许许多多职业学院、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实现了集体跨越式发展,也没有培养出多少鲁班式的工匠人物。这就是我们“中国制造”与“德国制造”、“日本制造”差距的本质原因,就说明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这就是我们教育的痛点与悲哀。因此,教育要办出特色与差异化优势,培养造就出既拥有创新精神又有工匠品质的人才,培养出不仅拥有广博知识的人,更要造就出一大批有文化的人,让他们成为人类文明的天使,成为有仁义、遵法制、有道德、守诚信的中华文明的新生代,这样中国梦才能离我们更近。
  另一方面,四川成艺房地产有限公司按照互联网+的思维跨界融合,干了一件很好的事情,那就是走互联网+教育+教育地产之路。教育地产不再是单纯的学区房,一定要结合新“四化”建设,即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推动互联网+教育、文化、地产、区域生态建设等,形成产业链,最终形成价值链、生态链,为我们区域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让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人更欢、国更强。下一步,我们还可以根据房地产转型为新商业生态的特色,探索建立全生命周期的人文关怀模式,让社会和谐达到更高境界。
  2.“万丈高楼凭地起”。
  根基不牢,地动山摇。卫星上天,红旗还必须插地。任何虚拟经济也必须以实体经济发展为基础。因此,我们既要把握好机遇,也要注意拒绝机会主义。古人讲:“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要点滴积累、细节入手、打好基础,才能建高远行,我们企业的发展也才能真正健康、有后劲、可持续,才能走得更远,过得更好。
  其一,作为建筑产业,要思考建筑业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升级的过程中,我们如何首先改变我们的观念与调整战略定位,这是一个思想转变升华的过程,它直接制约着我们的境界和格局。我在调研成都建工集团和华西集团等大型建筑企业的时候,我给企业家讲,要清醒认识到我们国家的竞争力,不能仅以钢筋水泥多少来比,更不能以高楼大厦的高度来衡量,一定要注入创新的含量,比如:人性化绿色科技、节能减排环保技术、工艺、材料等等。这一点,有大量未尽的事业要做。我们衷心希望在座的各位建筑业的朋友,都像张总一样,在文化、战略、目标、设计上把每一个项目努力打造成一道风景,铸造成一座雕塑,塑造成一块丰碑。同时要花精力抓好企业管理基础工作,把每一个项目系统性分解下去,把每一个工程建成不仅我们自信满意、消费者更是满意、称赞的艺术品。做好每一个工艺、工序、工步、工法的精细管理,铭记“细节决定成败”,“100-1=0”。教导员工九十九件事情对了,一件事情差错了,我们都会说你不成功,这是我们最需要追求与践行的理念。我们所有企业家就是要有这种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铁脑壳”精神,而不是“设计讲变通、制造讲沟通、检验讲畅通”,这样才能很快实现超越,提高中国制造的精益化、过硬化的品质,逐步结束中国游客出国“扫货”的囧相,由中国做大到中国做强。
  其二,无论是建筑还是教育,尤其是教育要特别注重三品,即品德、品质、品牌建设。三品建设是我们教育的本质。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既要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思维,但更要尊重人才培养的成长规律。我跟承办方张总作交流时说过一句话:“你搞房地产可以产业化,但是人才必须个性化,不能产业化”。所以,我们一定要培养一大批知行合一、品学兼优、德才兼备的专业人才,才能真正实现“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才能为党和国家建功立业,为人类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其三,一定要加强自身文化与团队建设。我学习考察了一些百年企业,这些企业在创新基因培育、绿色低碳、社会责任、可持续发展战略定位上值得我们“后来居上”的企业认真学习借鉴。他们的品牌为什么能够走向世界?为什么能百年不倒?因为他们懂得企业经营的最高境界是经营人心。加强文化与人才团队建设才能解决企业能走多远、做多久的问题。我也接触了不少失败的企业,其中有当时资产上百亿的企业,我也跟他们领导交流探讨,他们失败究竟在哪一个地方?文人们讲“不幸的婚姻各有各的不幸”,企业倒下各有各的原因,有的是掉进了多元化陷阱,有的是企业家过于自信、战略失误等等。但有一点基本是共同的,那就是他们没有形成企业自己的文化,从一刚开始就把企业建在了沙漠上。毛泽东同志说过“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我们搞管理,尤其是企业管理应首先明白“没有文化的企业是一个沙漠企业”。所以,为什么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作为有志缔造百年老店的创业企业家来讲,这个“树”最核心的就是“文化”。因此,我们做企业,尤其是跨界型企业的创建,首先要想明白“为什么”的问题,其次才是“是什么”、“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最重要的是解决“为什么”中如何加强价值观引领与管理,传承好我们传统文化中的优良价值观基因。而我们今天之所以选择这个地方论道,正因为它文化底蕴丰厚,既是彭祖缔造的养生之地,又有“三苏”文化举世无双。我们要充分传承利用好这些民族优良的基因,在互联网时代,加以创新、传播。把传统优秀文化与互联网+教育+区域经济相向而行,实现跨界融合发展,形成具有特色的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产业链、价值链,最终形成具有品牌影响力、辐射力、长盛力的创新链,成就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习李新政高瞻远瞩、开拓新世纪,除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中国历史上系统地第一次提出了依法治国方略外,党的十八大又把创新驱动列入了国家战略,十三五制订指导纲要提出了五大理念,创新排在了首位。有这样好的国家战略与日渐好转的政治生态环境,这是国家之福、人民之福、企业家之福。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企业家,伟大的企业家造就伟大的企业。企业家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资本。因此,在担当民族复兴大任中,我们引以自豪,但任重道远,不可懈怠。借此宝地,我给在座企业家们提三点期望:
  第一,期望企业家们一定要弘扬习主席倡导的“敢为天下先、爱拼才会赢”的企业家精神。这点我们协会可以助大家一臂之力。我们协会秉承“融智创新、敬业奉献、维权服务、自強自律”的核心价值观,围绕“平台化发展、品牌化运营、价值链共赢”的服务理念,愿意与企业界同仁共同成长,把协会真正办成企业和企业家之家。
  第二,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士大夫情怀。这正是我们三十多年来经济高速增长掉队的链条,它逐渐丢掉的是民族乃人类最宝贵的文化财富。苏东坡“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早给我们预警与提醒。我们切不可一叶障目、不识泰山,淡忘、甩掉、甚至遗忘了这一“宝藏”。因此,我们企业家一定要有为民族进步与复兴担当起伟大的使命与社会责任。尤其在我们目前处于改革攻坚期、社会转型期、人心浮躁期、产业升级处于乏力期,按照西方典型经济学说就是似乎迈入了“中等收入陷阱”这一历史性矛盾叠加艰难期。但是,我们企业家要有自信与担当。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这是一个“大考”的时代,也是急需企业家创新的时代。我衷心期望各位企业家在真正的市场经济大海、大洋中能战胜生存挑战、乘风破浪。要努力构建政府、企业、员工和谐三方关系,提升社会责任竞争力,为和谐社会构建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新的贡献,为我们中国梦的早日实现再立新功、再创辉煌。
  第三,“工欲言其事,必先利其器”。习主席也多次强调“打铁需要自身硬”。这一点,我建议企业界的同仁们一定要找准你领导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倾力培育新兴产业切入点,竭力提升产业层次,努力提升企业差异化竞争力并发奋打造核心竞争优势。这一切,都来源于首先必须把企业创建成一个学习型团队,并拥有持续创新的人才团队与能力。这点与我们的教育也息息相关。
  最后,在新年即将到来之际,我代表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衷心祝愿各位参会朋友们、特别是企业界同仁们新年快乐,美满幸福!我利用东道主宝地“青神”这两个字,祝各自的企业基业长青,企业家精神长盛! (根据本人脱稿致辞录音整理   刘建平)

年度期刊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