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上午,由北京国际交流协会、四川省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北极光基金会主办的“站在未来进化的门槛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探索与实践”国际论坛继续在世纪城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在进行了两天的会议和分组讨论后,论坛发布三个分论坛成果简报并举行新闻发布会。
根据此次会议议程,分别在5月6日下午和5月7日上午举行了三个分论坛,这三个分论坛的主题分别为“区块链”、“青年创新”和“乡村振兴”。经过两天的分组讨论,三个分论坛组分别达成共识,形成了各自的成果报告并在论坛上进行了发布和分享。
此次论坛结束后,论坛的主办方还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四川省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梁勤作为主办方代表就记者提出的“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命题在西南地区企业家中有什么措施和想法”问题进行了回答。他讲到,我们这两天都在探讨,大家很有收获,但贵在执行,真正达到“卫星上天,红旗插地”。在实践上,企业和企业家还需要从两个方面思考与探索。
一方面,就是从精神层面理解,精神层面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家精神,二是企业精神。其中,包含了价值观、文化、团队、战略等。从企业家精神角度来看,大家知道一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主要来源于一大批顶天立地的企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来源于有一批杰出的企业家,企业家的内驱来源于什么?就是来源于企业家精神。这里面就是要从我们过去纯粹把企业看成一个产品和服务的提供商,或是在管理的战略思维和文化上纯粹看成是一个利益共同体。转变为现在,新时代企业——命运共同体。很显然这一愿景已超越了企业自身的价值,这既是符合我们企业生态发展的需要,也是符合我们人类进化发展的要求。因此,我在会议发言时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实际上是用了我们传统优秀的文化,以中华文化为主,也兼顾了其他文化,比如说亚里士多德哲学等等,与新时代创新融合产生的人类的普世价值观。
在具体的操作上,从企业精神层面讲,我们必须从过去单纯追求经济指标,如追求KPI指标等等,要转型升级为更高的价值指标。什么指标?那就是追求全员的尊重感,消费群体的幸福感,人类命运的共感、同感与福感。围绕精神层面,企业的战略、商业模式、价值构成、创新链与生态圈的搭建等等,这一系列都会发生根本的变化。
另一方面,从物质层面也可以叫生产力层面,我们要执行,要落地。要怎么样落地?通过什么方法落地?核心是创新,习主席指出:“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我们企业和企业家重点的创新有两个方面:一是技术创新。技术创新这次探讨区块链应用,新农村建设的应用,这是时代发生到今天,生产力水平和科技革命带给每个企业和每位企业家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许许多多的企业,特别是优秀企业家把握住了风口,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的贡献者。但是还有很大一部分企业和企业家如何顺应时代潮流?如何适应新技术革命带给我们很多的颠覆技术?我们怎么把握?等等问题的思考和行动都还未起步,还在行动的路上。技术创新这块是需要长期艰苦努力的。对于中国,特别是西部地区来说,基础创新在全球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当中,特别是核心技术我们还有差距和短板,这是下一步要重点努力突破的方向。二是管理创新。如何让中国目前经过40年快速发展,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特别是在脱贫攻坚为人类做出贡献的经验真正上升为中国智慧,产生中国企业管理模式,给许多发展中国家提供管理经验和智慧是我们每一位企业家、学者需要共同努力求解的命题。除此以外,如何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普世价值观的引领下形成全球共识?企业管理创新又怎么做?这更是我们广大企业家新的时代课题。我认为现在中国式的管理是到了该作为企业和企业家分享经验的时候了,我暂时取名叫做“和合式管理”模式。“和”就是指“和谐”,后面的“合”是指合作,顺应了大数据时代人类的共同需求。在具体层面操作上,我们要建立起企业“利他”的价值观体系,运用云平台、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创新突破性技术推动分享经济、共享经济、数字经济等的发展,在全球价值链构建过程中,通过中国“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及更高目标的实现,为全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提供大量技术和管理的分享与共享经验,同时也要博采众长,协调包容,共商、共建、共享,和所有国家一道携手为人类的和平与和谐,为地球创造出新的价值的财富。
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投融资专委会秘书长、全球青年创新领袖共同体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孙焱和北极光基金会CEO、英国查尔斯王子基金会顾问西蒙•琼斯还分别回答了记者关于“青年创新”和“国外机构作为此次论坛共同主办方的目的及意义”的问题。
(宣传文化中心 余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