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只A股率先纳入MSCI指数

   5月15日,MSCI(明晟公司)公布了半年度指数的调整结果,234只A股被纳入MSCI指数体系,本次纳入因子占比2.5%。纳入的A股将在MSCI中国指数和MSCI新兴市场指数中分别占1.26%和0.39%的权重。
  纳入并未如市场预期一次性纳入,而是与此前MSCI的计划一致,即分两步走。初始将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的股票均为大盘股,最新成分股于6月1日开始正式生效;2018年8月,MSCI将进行季度指数评审,届时将纳入因子提高至5%,并于9月3日生效。
  在MSCI新兴市场指数中,市值最大三个成分股为中国工商银行( 601398.SH )、中国建设银行( 601939.SH )和中国石油( 601857.SH )。
  此次A股即将纳入的MSCI指数为其市值加权指数。该指数的构建方式为上层指数包含下层指数。通俗来说,A股将纳入的也不仅仅只是一个指数,而是一系列指数,具体来说有四类,MSCI全球指数、MSCI新兴市场指数、MSCI亚洲市场(除日本)指数和MSCI中国指数,它们为层层包含的关系。MSCI中国A股国际通指数就指的是A股将要纳入MSCI的标的股。
  MSCI亚太区执行董事暨中国区研究部主管魏震表示,如果以8月底5%的纳入因子来计算,A股约占到MSCI新兴市场指数的0.8%,比重仍是比较小的。
  此次调整除了意味着234只个股将成为MSCI指数的样本股,也会是未来一部分外资配置A股对象的基准。
  目前,跟踪MSCI指数的基金主要分被动式和主动式,其中被动式投资基金多为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这部分跟踪指数的基金从6月1日起必须配置A股。
  一般而言,被动型资金通常会选在入摩正式生效的前一天,即5月31日前后进行调仓操作,意在减少对指数的追踪误差。国金证券策略团队表示,A股纳入MSCI带来的增量资金将为87亿美元(592亿人民币)。
  而如果考虑更大范围的资金涌入,海通证券策略团队借鉴台湾、韩国历史经验,考虑被动指数配置和主动资金流入,预计2018年外资净流入(QFII/RQFII+陆港通北上资金)将为3000亿元。
  为A股入摩考虑,中国证监会、香港证监会此前扩大互联互通每日额度,将沪股通及深股通每日额度分别调整为520亿元人民币,沪港通下的港股通及深港通下的港股通每日额度分别调整为420亿元人民币,均较此前每日额度扩大了4倍。

年度期刊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