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汉元,男,1964年12月生,四川眉山人,北大光华管理学院EMBA,高级工程师。现任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通威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00438)董事长,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常委,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渔业协会副会长,全联新能源商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林牧渔业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光伏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合主席,川商总会联席会长等。
1981年9月至1986年,在眉山县水电局工作,先后任技术员、工程师、高级工程师;1986年创办眉山县渔用配合饲料厂;1992年创立通威集团。先后历任通威集团总裁,通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
刘汉元先生与通威的成长和发展,就像一部我国改革开放、实体经济发展三十多年的纪录片,也是中国实业稳健发展、不断超越的典型和缩影。在刘汉元先生的带领下,通威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及强,历经三十多年的艰苦奋斗和不懈追求,发端于水产,成长于农牧,跨越于新能源的通威集团,正发展成为农业和新能源双主业齐头并进的跨国集团公司,160余家分、子公司和2万逾名员工遍布全国各地及海外。2017年前三季度,仅通威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收入已达近200亿元,公司总资产251.35亿元。
三十几年来,刘汉元先生领导的通威一直保持着稳健快速的发展节律,在为中国水产事业、新能源事业及其他事业做出积极贡献的同时,也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特别是近年来,通威集团及其控股的通威股份有限公司多次获评中国民营上市公司 100 强、中国最具竞争力民营企业50 强等;2013年11月,通威集团入列“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2014年1月,通威股份参与的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殊荣;2014年12月23日,通威股份有限公司被授予四川质量奖;2016年3月,通威股份荣获第二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及“2016年全国十大领军饲料企业”殊荣;2016年,通威集团凭借532.11亿元营业收入再次入围“2016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同时位列“2016中国民营企业制造业100强”榜单川企首位。2017年,通威品牌价值达450.62亿元,连续14年荣列这一国际公信力和认同度最高、权威性和参鉴性最强的中国品牌国家队。
在企业发展壮大过程中,刘汉元主席先后于2012年12月,荣获“2012光伏行业年度十大风云人物”;2013年11月6日,斩获国家能源局颁发的2013年唯一一席“全球新能源年度风云人物”殊荣;2014年,荣获“中国畜牧饲料行业年度经济人物”与“全球新能源商业领袖”殊荣;2015年,荣获“亚太最具社会责任经济领袖”、“四川经济影响力人物”殊荣;2016年获得“中国上市公司最佳董事长”,“中国水产业范蠡人物”荣誉称号。
一、农业、新能源双主业引领行业发展
刘汉元先生创立的通威股份有限公司是农业和新能源双主业并驾齐驱、共生融合的大型国家级龙头农牧企业。旗下农业板块年饲料生产能力超过1000万吨,是全球最大的水产饲料生产企业及我国主要的畜禽饲料生产企业,系四川首家年度销售收入过百亿的农业上市公司,也是我国农、林、牧、渔板块销售规模最大的农业上市公司之一,水产饲料全国市场占有率已超过20%,连续20余年位居全国第一。
在新能源主业方面,经过多年的跨越式发展,通威业已成为国内唯一拥有从上游多晶硅生产、太阳能电池片生产、到终端光伏电站建设的垂直一体化光伏企业,已形成我国最完整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光伏新能源产业链条,并成为中国乃至全球光伏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核心参与者和主要推动力量。在新能源产业链上游,通威旗下永祥股份经过四次技改升级,已形成2万吨高纯晶硅产能,产能位列全国前三,质量全国一流,各类消耗水平和成本全国领先。而随着2017年已经启动建设的位于四川乐山及内蒙古包头的高纯晶硅及配套新能源项目的建成,永祥股份高纯晶硅产能将达到12万吨,位居全球第一。
在产业链中游,通威太阳能深度切入太阳能发电核心设备和产品的研发、制造和推广,到2017年底将实现总计6000MW的电池片产能。目前,通威太阳能电池片最高平均转换效率超过21.5%,品质达到行业最优,成本实现行业最低,各项技术指标已达世界先进水平,电池片品质与客户评价中国第一。未来3年内,通威太阳能电池环节规划完成总计10000MW产能,实现产值超过200亿元。届时,通威将成为全球最大、最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世界级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
二、创新驱动,是通威长期健康发展、持续领先的法宝
1、刘汉元先生创造性提出“渔光一体”,实现清洁能源战略与养殖转型、水产品安全的完美结合
结合通威在农业与新能源行业的领先优势,刘汉元先生睿智地、极富创造力地提出并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广“渔光一体”战略及商业模式。所谓“渔光一体”,是将光伏发电与水产养殖有机结合,通过在水面上架设光伏电池板,水面下养殖鱼虾的模式,并以六大关键技术作支撑,达到养殖和发电并行发展的绿色环保革命。“渔光一体”不仅充分利用我国有限的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池塘水面资源,解决了光伏产业发展过程中发展迅速与土地资源短缺的矛盾,全面提高土地资源综合利用率和单面面积土地经济价值,其水上光伏发电产出绿色环保清洁能源,将大大加快我国能源结构调整步伐,推进我国能源革命进程,并从根本上破解当前困扰我国的雾霾之困。同时“渔光一体”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通威“365养殖模式”,对鱼塘进行标准化、现代化、智能化改造和养殖模式升级,彻底解决传统养殖难以解决的投喂、增氧、杀菌、捕捞、排污等问题。该模式不仅不占用我国宝贵的土地资源,还能在产出清洁能源的同时,提升渔业生产收益50%以上。“渔光一体”形成的“上可发电、下可养鱼”的创新发展模式,可实现水面产出清洁能源,水中养出优质通威鱼等安全放心水产品,实现光伏与通威现代渔业健康养殖模式的有机结合,将刷新我国水产养殖的历史。截至目前,包括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汪洋、江苏省委书记李强、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等在内的领导及部门等均高度关注并亲临通威“渔光一体”基地。
各级政府领导及专家一致认为,在中国土地资源越来越匮乏和能源越来越紧张的今天,通威“渔光一体”既能实现土地的高效利用,也能推动清洁能源的普及,更可实现养殖业的转型发展,推动水产食品安全全面升级,于国于民于子孙都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必将引领中国水产行业的发展方向,对中国水产行业的发展产生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2、坚持科技创新“一把手”工程
科技领先是通威持续引领行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和法宝,而一把手亲自主抓科技创新是通威保持科技领先的法宝。通威股份刘汉元董事长亲自担任技术中心主任和通威研究院院长,直管科技创新,这在全国水产业前十位的企业中极为少见。通过“一把手”工程,通威持续优化创新组织,建立了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成为水产龙头企业中少有的具有完备组织的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建立了 13个国家级、省级高级研发平台
通威对所有创新研发项目的投入一直坚持 “ 科研经费上不封顶、下要兜底 ”的政策,每年按不低于销售收入3%的比例提取科技经费,超过行业平均水平。公司出台了一整套创新激励政策,形成了保证创新动力的长效机制。此外,公司实行开放多样的产学研合作机制,主动牵头或参与国内科研院校合作,寻求以市场需求为主导的前端性的技术开发,并积极开展跨地域跨国界合作,寻求与全球顶尖技术水平科研院校联合攻关。
3、创新质量管理模式
刘汉元先生一直强调,产品质量及品牌是企业的生命,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保证公司产品质量的稳定优质,也由此,公司创建的“通威”品牌,一直是国内水产饲料行业第一品牌,先后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免检产品、四川名牌、中国名牌、四川省质量奖、中国质量奖提名奖等殊荣。
公司始终坚持明确的质量方针,严格监控产品质量形成的开发、设计、生产、销售、使用和服务全过程,在饲料原料采购、生产过程、成品储运的每个环节,严格遵守国家药物和食品安全标准,所有饲料产品的生产都严格按照并达到国家饲料卫生标准,全力打造以“原料、营养、成长、抗病、耐运输”等通威5A健康饲料。对不符合要求的“一票否决”。实行总经理、品管、财务“三线直管”的管理模式,即总经理、品管部、财务部三条专线在质量面前可直接独立开展工作,不受分、子公司职级所限,让质量问题从不同专业线快速反馈。设立片区品管总监(或品管牵头)和片区专职质量督导,进一步强化质量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总部加大对原料验收、过程控制的现场监督和检查力度,确保产品质量。
3、追求卓越的企业文化及团队建设
“追求卓越、奉献社会”是通威企业宗旨,“诚、信、正、一” 是通威坚持的经营理念,并贯穿于全员及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公司自创立以来始终坚持正向阳光经营,不断开拓进取,在刘汉元先生的领导下,全体通威人用心工作、用智慧工作、用只争朝夕的精神工作,共同努力取得了重大的发展成就。在人才队伍发展与壮大的过程中,公司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的管理理念,建立了以公开、公平、公正为原则的内部晋升机制,让团队保持了旺盛的创新力和激情,增强了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公司也因此持续多年成功入选“中国最佳雇主”。此外,公司设立专职工会主席及企业文化管理者,并列席总经理办公会议,负责工会、党、团、妇和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代表员工参政议政,实行民主化现代化管理,实行人本化管理而非人情化管理。
4、借“一带一路”契机,加速全球发展布局
伴随着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通威股份有限公司积极响应国家“走出去”号召,利用企业自身的技术、资金、管理优势,努力开拓新兴海外市场,并一直保持稳健、快速发展的节奏。
截至目前,公司农业板块先后在境外以直接投资方式在越南、孟加拉、印尼等国家和地区投资设立了越南通威有限责任公司、海阳通威有限责任公司、和平通威有限责任公司、前江通威有限责任公司、孟加拉通威饲料有限公司、印度尼西亚通威有限责任公司、通威新加坡控股私人有限公司等8家公司,并将在近两年内新增至十余家海外公司。截至目前,通威农业板块在海外公司资产总计约8.5亿元。新能源板块,2015年7月,通威以现金增资方式投资入股台湾昱晶能源公司并成为其第一大股东,双方携手拓展全球太阳能事业。结合昱晶能源1800MW电池产能,通威电池片生产能力一跃成为世界第一,是全国出货量最大以及全中国和全世界成本最低的电池片工厂。
三、情系民生,奉献社会
在获得自身稳健发展的同时,通威集团始终坚持以一个成功企业的高度社会责任感,情系民生,饮水思源,用真情和爱心回馈社会各界的厚爱,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光彩事业和思源工程。其中,1992年即捐资成立了“通威——希望工程奖励基金”,共资助四川省凉山州、巴中、广元、达州等贫困山区贫困学生和优秀教师近2000名;2007年,通威积极支持民建中央发起的“中华思源工程”,捐赠5000万启动“思源.阳光计划”,用于太阳能清洁能源的科研投入和新产品研发,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相对集中的山区农村送去优质、高效、环保的太阳能生产、生活用电;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区遭遇8级特大地震灾害,通威在灾情发生后迅速行动,捐款捐物总额共计1250万元用于抗震救灾;2013年4月,面对雅安芦山7级地震,通威集团迅速行动,捐款、捐物已超过500万元,灾后重建扶助还在继续。迄今为止,通威集团各种捐款捐物总额已超过3.5亿元人民币。
对于如今通威股份市值不断创新高,未来如何继续支撑更大的发展。对此,在2017年9月20日通威35周年媒体见面会上,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通威股份董事长刘汉元,向外界勾勒通威未来发展与布局——“为了生活更美好。”这是刘汉元创业通威时提出的发展愿景,是通威坚定选择发展的产业,一个是人们吃的,一个是跟人用的和生存息息相关的。当前,通威除在国内领航水产、光伏行业发展以外,正在全速大力拓展海外业务,其中农业板块重点加快推进在东南亚的投资布局,力争将越南、印尼等地为代表自然资源条件良好的东南亚国家,打造成为中国的“鱼篮子”、“肉篮子”;在新能源板块,正在加快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投资布局,力争让光伏新能源成为中国在世界制造业发展版图上的又一大优势名片。
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刘汉元先生将带领全体通威人一如既往地坚持“追求卓越,奉献社会”的企业宗旨,坚定不移地奉行“诚、信、正、一”的经营理念,并矢志不渝地以“全球健康安全食品供应商和全球清洁能源供应商”为企业使命和价值诉求,勠力同心,斗志昂扬,一往无前,把通威事业推向更高的平台和更为广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