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高级研究员塞巴斯蒂安·马拉贝 4 月 1 日在英国 《 金融时报》 撰文指出, 一个节俭的亚洲大国依靠储蓄和投资, 一步步成 长为世界经济明星, 让发达世界既羡慕, 又心生 疑惧。 当这个大国开始失去增长动力时, 国内大 公司便将投资兴趣转向海外资产。 但缺乏经验令 这些公司举步维艰。 辛苦挣得的巨额国民储蓄就 这样消失于黑洞之中。
这就是日本在上世纪 80 年代末的经历。 那 时, 日 本 企 业 在 美 国 大 肆 收 购 “ 炫 耀 性 资 产” 一一一从 纽 约 的 洛 克 菲 勒 中 心 ( Rockefe11er Center) 到洛杉矶贝尔艾尔酒店 ( Hote1Be1-Air) 。 为了收购贝尔艾尔酒店, 日本买家为每间客房支 付的价格相当于 2016 年的 230 万美元。 四分之一 世纪后的今天, 至少从目前的并购战中可以判断, 中国或许已经踏上了日本当年走过的道路。
证据一: 直至最近, 中国的海外收购大多集 中在大宗商品领域。 国有企业在市场价格高峰时 期收购矿山和石油资源, 但如今已经蒙受巨大损 失。 海外收购的理由是, 作为大宗商品进口国, 中国应该保护自己免受全球价格上涨的影响。 但 这些价格同样也反映了中国海外扩张的不可持续。 中国非但没有谨慎地进行避险操作, 反而对本国 的增长进行了杠杆式的押注。
证据 二: 安 邦 保 险 集 团 ( AnbangInsurance Group) 。 作为一家成立于 12 年前的地方汽车与财 产保险商, 安邦近来已经进军财富管理领域, 销 售收益率偏高的寿险合约, 并使公司资产在一年 多的时间里翻了一番。
凭借客户的储蓄, 安邦走上了疯狂的海外收 购之路一一一斥资近 20 亿美元买下了纽约华尔道夫 酒店 ( Wa1dorfAstoria) , 承诺以 65 亿美元收购私 人股 本 集 团 黑 石 ( B1ackstone) 旗 下 酒 店, 并 以 140 亿美元高调竞购喜达屋酒店及度假村国际集团( Starwood Hote1s& ResortsWor1dwide) , 后者拥有 W 酒 店、 威 斯 汀 ( Westin )、 喜 来 登 ( Sheraton ) 等品牌。 3 月 31 日, 安邦在喜达屋竞购战中输给 了万豪国际 ( MarriottInternationa1) 。
安邦的雄心并不局限于美国。 据称, 该公司 看上的炫耀性资产遍及 30 个国家。
安邦引用沃伦· 巴菲特 ( Warren Buffett) 的例子, 来解释自己打造商业帝国的行动。 巴菲特
成功地将一家保险公司发展成了市值 3510 亿美元 的企业集团。 但这种比较如同安邦的扩张速度一 样怪异。 巴菲特的成功根植于 “ 价值” 投资的原 则, 寻求那些相对于账面价值或现金流较便宜的 公司进行投资。 他只专注自己擅长的领域, 耐心 地一步步实现自己的愿景。 安邦创始人吴小晖有 着堪比拿破仑的气势, 他曾经宣告 “ 我们不但首 战必胜, 而且每战必胜”, 巴菲特没这样吹嘘过。
安邦只是中国最近对外投资热潮中一个最极 端的例子。 今年以来, 中国企业参与竞购的海外 资产规模已超过 1000 亿美元, 接近整个 2015 年 实现的 1060 亿美元的收购额。
不可避免的是, 大量的竞购只能是愚蠢的竞 购: 去年, 按照中国企业收购出价的中值来计算, 它们对目标公司的估值为 33 倍的市盈率, 这意味 着收益率为 3%。 鉴于投资者可以通过购买投资级 公司债券, 以较低的风险获得更高的收益, 中国 企业提供了见钱眼开的交易撮合者所称的 “ 战略 性收购溢价” ( strategicacquisition premiums) , 简 称 saps, 意为 “ 傻瓜”。
当然, 有些中国企业的并购已经证明获得了 成功。 2005 年, 联想 ( Lenovo) 收购了 IBM的 PC 业务, 这在当时被挪揄为一场 “ 蛇吞象” 的交易, 但现在看来, 结果比预计的要好。 中国企业相信, 通过购入西方技术并学习如何管理西方品牌, 可 以让他们走向价值链的高端, 这有其道理。
但如今, 中国大部分追逐全球资产的资金都 是受政治需要的驱动。 2014 年末, 中国领导层决 定通过鼓励国内企业投资境外, 为升值的人民币 降降温, 让国内出口企业受益一一一从如今的市场 走向来看, 这似乎是一个令人遗憾的决定。 当时 由于资本管制, 这些企业无法购买美元债券, 于 是他们指示一支全球中间商大军, 抢购可产生收 入的地产。
这种策略带有很明显的风险。 中国企业高管 习惯了 9%或 10%的经济增速; 他们缺乏在 2%- 3%的增速就算不错的国家经营的经验。 中国这些 雄心勃勃的企业大多凭借政治关系发展壮大, 政 治关系虽然在中国用处极大, 但在收购美国酒店 时并无作用。 而且, 如果他们的海外投资活动是 出于政治原因, 那么, 中国买家或许甚至不会关 心是否有商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