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互联网+” 重构新常态下企业发展战略
四川省企联会长邹广严
2016年8月4号
2016年8月4号
各位嘉宾、同志们、朋友们:
大家好!首先我谨代表四川省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对来自各省市的企业代表、企联系统朋友、来宾表示诚挚的欢迎!这次西部信息化峰会是我们企联系统召开的第一次大区域性信息化学习交流会议,是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和建设信息强国战略的一次有力落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我就互联网与企业发展发表几点意见,供参考:
一、“互联网+”给企业发展带来历史性机遇和挑战
去年,李克强总理在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习近平总书记在乌镇互联网大会上提出“互联网+国家行动”,更奠定了其重要的国家战略地位。
那么,什么是“互联网+”?“互联网+”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对企业来说,它包含两方面的涵义:一是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平台改造、优化、提升被“加”的产业;二是用互联网的理念、思维创造新模式、新业态,策划产业的发展愿景。其核心不在于简单地讨论互联网技术在行业中的应用,或将企业的日常运营贴上“互联网+”的标签,而是如何更好地结合新技术、新手段去改良和优化产业,实现更优化的运作方案、更高效的运作效率、更开阔的服务空间、更透明的结构流程,打破地域限制,以协同共享的思维与更灵活、高效的方式进行资源的重新整合配置。
二十多年来,互联网深度融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6.88亿,手机网民规模达到6.20亿,超过400多万家网站,在全球国家顶级域名中排名第二,近三分之一的网民使用手机购物,互联网经济GDP占比达7%。大量数据和事实证明了中国未来发展的趋势必将是万物互联。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增长速度换挡、结构性矛盾突出,正处于“旧力减弱、新力将生”的交替转换期。同时,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发达国家正在推进高起点“再工业化”,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世界性机遇。在此之下,广大企业纷纷走上转型升级的道路,而“互联网+”在创新驱动中的关键角色必将成为企业转型升级、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当下,社会正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加速推进,不少企业已充分感知现代市场的发展态势,接触并掌握前沿信息科技,开始享受互联所带来的巨大效益,还有不少传统产业特别是一些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企业仍在调整、摸索和试错。因此“互联网+”的更深层意义来自于其国家战略层面的全力推进,是在过去的发展基础上,站在新的战略高度来看待信息技术和传统产业的“生态融合”,为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转型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与市场环境。
二、把握未来互联网发展趋势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络大国,拥有规模最大的信息产品和服务消费群体,为世界经济发展铸就了广阔市场。近年来,“互联网+”不仅正在全面应用到第三产业,形成了互联网金融、互联网教育、互联网交通等新业态,而且正在慢慢渗透并改变着第一和第二产业的生态。工业互联网正在从消费品工业向装备制造和能源、新材料等工业领域渗透,全面推动传统工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农业互联网也在从电子商务等网络销售环节向生产领域渗透,为现代农业带来新的机遇,提供广阔发展空间。探究互联网未来发展趋势,对企业制定经营策略和发展战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提出,下一步要重点推进“互联网+”创业创新、协同制造、现代农业、智慧能源、电子商务、金融等11个方面的工作,推动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协同互动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接下来,互联网将开始从以服务为主走向与制造业等实体经济融合发展,通过创新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和全面升级。在这个过程中,开展跨界合作、加速传统企业与互联网企业的深度资源整合将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选择,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和基因互补的传统企业如电商与零售超市、银行和移动互联,都将碰撞出合作火花。
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和激烈的竞争,企业必将开始谋求多元发展,构建新型平台,进行多样性生态布局,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创新,以多元化的方式分散风险,增强抗风险能力。而供应链平台会成为关注重点,专门设计和研究供应链的商家会成为构成传统企业新商业模式主架构部分的服务者。在更多的平台或者生态出现以后,“互联网+”要做的将是生态与平台的连接,以促进和实现行业的整体升级。同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更加个性化,开发定制化、智能化、人性化产品和服务将成为企业新的盈利增长点。
三、开拓创新,推动互联网+制造业深度融合
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繁荣,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日渐多样化、个性化、环保化,促使工业制造从规模化战略、成本导向战略必须向质量战略、服务战略、环保战略转变。先进制造系统必须在时间、质量、成本、服务和环境等几个方面同时能够满足市场和社会需求,才能获取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这就对传统制造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的决胜期,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理应把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放在重中之重。传统制造业要实现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就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优势,在数字化研发设计、电子信息技术嵌入产品、制造设备数控化、制造过程智能控制、优化制造服务流程等方面积极探索,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同时,利用互联网,加强产业链协作,集成供应链、客户关系、制造执行、企业资源等系统,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协同制造新模式,实现全生产过程优势资源、优势企业的网络化配置。
制造业供应链和销售网的社会化、网络化,不仅增加了制造业的附加值,而且带动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未来制造业协作化的大规模生产将逐步与小规模的定制生产并存,柔性生产将会日益表现出它的重要性,准确的需求捕捉和完善的售后服务将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互联网+制造业在服务化上将大有可为:一是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在线诊断、即时维护、远程优化,做好产品售后服务和增值服务;二是实时发掘客户需求、优化产品结构和服务质量;三是发展现代物流、智能仓储、电子商务,降低流通成本和交易成本;四是准确攫取细分市场,实现个性化定制,扩展市场占有。
四、充分利用互联网推进商业模式创新
对不少企业而言,商业模式原始创新非常不易,更多的是“仿照”与“跟随”,已有成功企业的成功经验在先,套用比原创更省时省力。但商业模式的适用性因不同企业而不同,缺乏原创性创新,将成为企业未来发展的短板与潜在风险。
商业模式打破了产品、用户和渠道三个层面,创新变成了多维度。互联网的发展给商业模式的创新带来了更多可能性,除了在价值链定位、盈利模式、业务模式、组织模式等方面着手,找到创新突破点,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注意:
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可以重塑传统的商业价值链,包括企业互联网化、业务互联网化、销售互联网化、传播互联网化等。例如小米由产品驱动向服务驱动的转型,就是企业营销的互联网化重塑。
渠道建设。对于当前互联网市场,先行一步的企业已经通过网络渠道,掘得了真金白银。互联网让多渠道的强连接成为可能,将引导企业迅速试错和调整定位,实现营销体系优化。企业当借助传统渠道打下的基础,充分利用网络的便利性,将传统渠道与网络渠道科学整合,开拓包括移动互联等新型渠道,给企业营销带来新局面。
充分利用大数据。过去两年,人类生产的数据是人类文明史上所有数据总和的90%。大数据的爆炸式增长在大容量、多样性和高增速方面,全面考验着现代企业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同时也为企业带来了获取更丰富、更深入和更准确地洞察市场行为的大量机会。然而对企业而言,如何从大数据中发掘出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则是一个现实的挑战,不少企业在海量数据前依然面对“真正想要的数据没有获取,已经搜集的数据没有价值”的尴尬局面,数据利用率不高。因此如何提高数据有效性和利用率是当下企业模式创新的突破点,通过不同领域的企业、人才进行交叉、相互的激励,通过跨界的合作,共享信息,才能产生大数据时代的创新。
电子商务的抉择。电子商务改变了传统的商业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冲击了实体经济的发展。与电子商务结合必然是实体经济的未来,但电商的发展必须建立在供给和需求的平衡之上,因此企业还需立足制造根本,优化产业链,准确定位市场,才能创造更多的价值。随着电子商务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不断深化,网络化生产、流通、消费会更加普及,标准规范、公共服务等支撑环境逐渐完善,农村电商、行业电商和跨境电商将是下一步电商发展的主要方向。
拉近企业与消费者的距离。互联网的重要作用,就是通过互联互通的技术,帮助企业在一个平台实现和消费者的最短路径。快速迭代是互联网时代的一大特征,用户需求的快速变动和产品的快速更新需要企业不仅仅利用互联网,还要利用各种技术、营销策略,拉近企业跟企业、企业跟消费者的距离,零距离获取有效信息,以用户和需求驱动产品,从而实现企业真正的降本增效和商业模式创新。
五、互联网+工匠精神,创造“中国芯”
互联网时代最为推崇的是创新、创造、发散思维。如今社会互联网思维、粉丝经济、社群电商当道,提倡反复磨砺埋头苦干的工匠精神,是否已过时?
随着互联网思维逐渐成为一门“显学”,互联网行业开始显现出浮躁氛围,并且逐渐蔓延至传统行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造就了世界奇迹,但这种发展模式,多是靠中低端产业和廉价劳动力所换取,更造成了不少企业急功近利的思维模式。尽管现在我们拥有一流的技术、一流的设备、一流的规范,但缺少了脚踏实地的“工匠精神”,反而造不出一流的产品。在全球激烈的商业竞争中,以瑞士制表业为代表,工匠精神已成为其品牌价值的关键支撑。
“工匠精神”本质上是一种坚定、执着、踏实、韧性、专注、精益求精和追求极致的精神,也是一种热爱工作,热爱事业、热爱生活的态度,它并非与互联网时代所推崇的创新、创造精神相悖,反而相辅相成,二者在本质上有着高度的融合性——以开放的视野,创造的思维,吸收最前沿的创新技术,追求极致,从而制造最顶尖的产品。
中国制造长久以来与世界高端水平存在巨大差距,海外消费的递增与国货无人问津的尴尬难以消解,要破解这个难题,互联网创新驱动是推手,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是关键。制造来不得浮夸,不仅要有别具一格的创意思维,抓住市场的新需求,还要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追求细节的完美,追求质量的上乘,两者相结合才能开发出真正经得起检验、能适应市场多样化需求的优质产品。德国的“制造式”,日本的“坚守式”和瑞士的“学徒式”都是“工匠”+“制造”的典型代表,国内的华为,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十年如一日打造和维护自己的品牌,也开始收获辛勤耕耘的果实。西部经济相对落后,制造业体量庞大,总体与先进制造水平还有一定距离,在这种状况下,企业更需要“工匠精神”。在座的各位企业管理者,要充分汲取先进经验,强化对工匠的奖励机制,建立让工匠专心于技术的组织,创造适宜的工作环境,营造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文化环境,回归“匠心”,用实干与可靠的技术、开拓的互联思维来扎扎实实地解决制造业困境、技术进步的瓶颈,创造“中国芯”,实现“中国智造”,打造西部品牌、中国品牌,真正走向世界。
六、运用“互联网+”探索企业发展战略
经济新常态下,增速放缓会影响很多企业对规模增长的信心,使企业更多关注防御策略与风险管理,结构优化和升级则会加快一批不可持续的行业的洗牌,在可持续发展空间上实现“腾笼换鸟”。挑战与机遇并存,企业应利用好互联网在创新驱动中的重要作用,积极重构发展战略。
1、让“互联网+”成为企业战略规划的重要部分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最新发布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目前决策层主导互联网规划工作的企业比例仅占13.0%。“互联网+”传统企业的深入融合,不仅是技术与设备的应用,更重要的是从思想、战略层面引入互联网思维所倡导的“用户至上”、“快速迭代”、“普惠服务”。但是目前大部分传统企业距离“互联网+”深入融合的发展层次尚远,最主要原因源自企业决策层难以打破思维桎梏,导致在转型过程中长期处于被动地位。只有决策层重视互联网的作用,主动培养互联网思维,将其从工具层面、渠道层面提升至战略层面,才能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先导力量,带动转型升级。
2、重视互联网人才培养
专业人才是企业发展“互联网+”必不可少的支撑,数据显示,我国34.0%的企业在基层设置了互联网专职岗位,超过两成的企业设置了互联网相关专职团队,负责运维、开发或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等工作,互联网已经成为企业日常运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目前,更多企业在发展互联网业务时并没有足够支撑专人专岗的能力,随着企业信息化软硬件配置的逐渐完善、互联网活动的开展日益广泛和深入,人力资源作为未来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必须加大在具备专业运维、研发、商业运营技能人才上的重视和投入。
3、提升核心关键技术创新能力,打造自主品牌
目前,我国在网络技术、移动芯片、智能终端、大数据、卫星导航等领域实现了突破,涌现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网信企业,自主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已初见雏形。大部分后来企业应汲取先进经验,把自主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自主研发信息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在下一代互联网战略必争领域超前布局,特别是实体经济,与国际领先企业加强技术合作,在智能制造等关键领域实现根本突破,提升创新驱动可持续发展的内生能力。
4、寻找企业成长“新支点”
目前人们已经在为生态威胁、环境问题和社会福祉担忧,也越发感受到发展空间的局限。针对这一全社会的“痛点”进行有效创新,是在未来获得高速成长的一个有效路径。我们可以期待新能源、新材料、新服务模式的出现或将带动一批能够极大提升“可持续发展空间利用效率”的新企业涌现。尤其是对于西部企业,随着互联网模式的逐渐成熟,未来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将有更多的立足区域特点的新增长点出现。即便是初创企业,也可以将一些创新型可持续性项目以众筹的模式,在实现公众参与的同时,实现筹智、筹资、筹力。
5、注重信息网络安全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网络改变了传统的商务运作模式,企业的信息交换和传播都依赖网络的传输。企业利用信息网络技术与业务系统相结合,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但各种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问题也随之暴露。人们可以清晰的看到,现阶段的安全威胁已经相当的普遍,无论是个人用户、企业用户或者政府机关等,都需要面对和考虑如何来进行有效的安全防护,避免安全威胁导致的负面影响。
信息安全是企业发展的保障,是企业信息系统运作的重要部分,一旦出现安全问题,将给企业来带不可预计的损失。企业在利用互联网加速发展的同时,只有保障信息安全,才能奠定稳固的发展基础。
西部地区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近年来虽加快了发展脚步,但由于历史、地理、政治、经济等因素,与东部沿海地区和世界发达地区还有很大的差距。总体而言,西部地区企业在对信息化的整体支持、员工的信息化技术实力和企业的信息化管理能力上相对落后,对国家政策和发展战略选择上存在一定滞后。近年来包括“一带一路”“中国-东盟”自贸区等多项国家战略构想的实施,将使西部经济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并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对企业而言,应多吸收成功企业的经验,立足西部地域、市场特性,找到适合自己的企业信息化道路;对政府而言,应规范竞争市场,在我国相关政策体系下制定和出台与西部地区企业信息化进程相配套、相适应的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区域性政策,努力为企业信息化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同志们,互联网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把世界变成了“地球村”,使国际社会变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谁在信息化上占据制高点,谁就能够掌握先机、赢得优势、赢得安全、赢得未来。我们召开西部信息化峰会,与大家分享西部企业信息化发展进程,正是响应国家号召,践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运用“互联网+”推动企业重构发展战略、实现转型升级献言献策、共商建设大计。相信我们广大的企业,定会抓住历史性机遇,利用好企联搭建的交流平台,走出属于自己的“互联网+”之路,实现可持续绿色发展,为西部乃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