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把火烧出的“管理三问”

5月31日,中储粮库大火1000吨粮被烧,事发黑龙江省大庆市林甸县;6月2日,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发生油渣罐爆炸,事发辽宁大连市;6月3日,吉林宝源丰禽业有限公司发生爆炸火灾,事发吉林省德惠市。

4天之内,东三省三把大火,百多人命,千吨粮食,殒于一旦。再宽阔的胸怀也装不下这三把火烧出来的焦虑:安全生产,如此重要;安全生产形势,如此脆弱。

中储粮的储粮库,可能是全世界规模最大、最壮观的储粮库了。然而,蚁穴可溃大堤,一个配电箱短路就酿成连营大火。目前,已有9人因涉嫌重大责任事故罪而被移送公安机关。但最终将承担刑责或党纪政纪处罚者,似应不止这9人。

中石油的生产基地,它有世界一流企业的光鲜一面,也有管理难度与压力所在。大连石化这几连爆,把中石油更多职工努力工作换来的企业形象、舆论理解,又打磨掉了不少。

重建安全不易,重建信任更难。三把火熄灭了,问题却不会在灰飞烟灭后自动消失:

谁的责任?——事故之后,必须厘清。我们不能因事故的再次发生,就简单地倒推回去,说问责不力。问责,不是在为未来的安全打包票。但事故再现的残酷事实,确实表明,仅作亡羊补牢式的问责,远远不够。既要在出事后搞清事故责任,更要在出事前搞清管理责任,还要在搞清管理责任后,认真落实这些责任。中石油大连企业一爆再爆,必有管理重疮。

谁在变通?——中储粮不是企业管理的新兵小卒,它有自己白纸黑字的、成熟的制度体系。但从实际情况看,太多的制度被变通式地执行了、扭曲了、忽略了。我国农业地区有一句老话,叫做“粮食丰收,农民的喜事,市民的好事,粮库的麻烦事”。但粮库的管理者不仅不能怕麻烦,也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安全制度,而不是搞一些随机应变,把“安全”放到“收储”的后面去。

谁能放心?——重化工产业,是一个发展中大国的现实所需。但这些化工企业的安全度,能让公众放心么?显然,我们不能一概而论:管理得好,能让人放心;管理不好,就真的不让人放心。对我国工业化进程中难以回避的环境损害风险,怎么让公众放心视之?这绝不仅是个别项目的问题,而是一个局部影响全局的大问题。

粮库亦然,禽业亦然。三把火在我国同一地域内的叠加,带有一定的偶然性。这也并不意味着像中石油、中储粮这样的企业,其整体管理能力就糟糕到了什么程度。但管理,既是一种全局安排、整体能力,也体现为一种局部水准、个体呈现。任何一个在管理个体上暴露的问题,要想彻底解决,都要做整体反思和应对。

对这三问,“问责”是一种回答,“坚守制度不变通”是一种回答,“凡事预则立”也是一种回答。更重要的是,要回答这些问题的,不只是当事企业。(综合新华社、央视报道)

2013年度6期(总313)

年度期刊列表